五将山
又名武将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与麟游县接界。《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太元十年(385),慕容冲逼长安,“城中有书曰《古符传贾录》载‘帝出五将长得’。先是,又谣曰‘坚入五将山长得’。……坚至五将山,姚苌遣将军吴忠围之”。后被执。即此。
古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后秦姚苌遣将吴忠擒前秦苻坚于此。
又名武将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与麟游县接界。《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太元十年(385),慕容冲逼长安,“城中有书曰《古符传贾录》载‘帝出五将长得’。先是,又谣曰‘坚入五将山长得’。……坚至五将山,姚苌遣将军吴忠围之”。后被执。即此。
古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后秦姚苌遣将吴忠擒前秦苻坚于此。
清光绪十年(188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激流河口西牛尔河村。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三十四里高迁乡。明嘉靖 《获鹿县志》 卷2乡社: 有高迁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获鹿县图: 东南有高迁村。
南宋置,属太平砦。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雷平镇。元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28年撤销,并入雷平县。
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舆地纪胜》 卷 11 庆元府: 梅岑山 “在昌国县。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补陀落迦山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杉关。《清一统志·邵武府》:大寺寨巡司“在光泽县杉关。宋置在县西北小和山。元至正二十五年,迁于止马市。明洪武三年,移置于关东”。
即今浙江鄞县东南莫枝镇之陶公村。清光绪 《鄞县志》 卷2 《市镇》: 陶公山 “距城三十五里”。
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 为义江发源处。《明史·地理志》 义宁县:“北有丁岭,义江出焉。”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板门山 “对峙如门”。《方舆纪要》 卷81沅州“明山” 条下: 板门山 “宋时为向蛮据守处”。
亦作白岁山。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73平茶洞长官司:白岁山“在司治西二十里。高耸插天,有积雪浸顶,岁则丰稔,故名”。《明史·地理志》 平茶洞长官司:“西有百岁山。”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乾塘镇。《清一统志·高州府》: 茂晖盐场 “在吴川县西南四十里。明洪武四年置。本朝康熙六年裁。今复”。设盐课大使于此。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在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海滨。清设盐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