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县
唐武德二年(628)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卷122南川县:废丹溪县“于丹溪水西置, 因以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废。
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属南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
唐武德二年(628)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卷122南川县:废丹溪县“于丹溪水西置, 因以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废。
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属南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
明置,属万州。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万城镇)。
在今甘肃卓尼县西。《元和志》卷39临潭县:抃傍山“在县东十一里。抃傍,羌语也,羌语呼石为抃,呼高为傍,因以为名”。
即今黑龙江哈尔滨市北松浦镇。呼海铁路以此为起点。即今浙江省宁波市西北松浦镇。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属宁波府。清改为松浦镇。
即今安徽淮南市大通街道办事处。淮南铁路在此有大八支线向西通八公山。
亦称两河口。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西河口乡。明万历《六安州志》卷2《集》:小河口在“西南一百八十里”。
在今辽宁抚顺市东三十余里大伙房水库东南隅。明万历四十七年 (1619) 后金与明军大战于此,努尔哈赤大败杜松等三路大军,史称萨尔浒大战。《清一统志·兴京》: 萨尔浒山 “在城西一百二十里。天命四年,太
在今西藏穷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为藏王墓之一。《西藏王统记》 载: “王薨于盆域萨毛岗,乃于亚隆穹保,建造三陵,一切建筑无与匹者。”
①即今江西金溪县西南芦河。《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 清江水 “在金溪县南三十里。其水清冽,宜沤楮,故士人造纸以清江著名”。《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清江水 “源出泸溪县界,凡数小港,合流出明山港口,
在今四川广安县西。《清一统志·顺庆府》:拟岘亭“在广安州西二里。安张商英有诗”。
亦作伊丽河、亦列河、依列河、帝帝河。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注入巴尔喀什湖之伊犁河。《汉书·陈汤传》:建昭三年(前36),汤与甘延寿出西域,也延寿谋曰:匈奴如得乌孙、大宛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