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水堡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清一统志·太原府》:东庄水堡“在太原县南八里。周二里。因晋水为濠,甚险固”。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清一统志·太原府》:东庄水堡“在太原县南八里。周二里。因晋水为濠,甚险固”。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左传》: 成公十五年 (前576),“登丘而望之,则驰。骋而从之,则决睢澨,闭门登陴矣”。杜注: “澨,水涯。”
唐贞观六年(632)置,治所在戎州(今四川宜宾市)。辖境东自贵州普安、兴义,北达四川宜宾、雷波,西至怒江,包有今云南大部。二十三年(649)废,改置郎州都督。永徽三年(652)复置戎州都督。开元年间辖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水经·若水注》: “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鸟多误食,鸟喙口中毒,必急飞往牧靡山,喙牧靡以角毒也。”
“岭” 亦作 “领”,即岭南。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从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亦称岭表。《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唐末 “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
即四城山。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
即今江苏江都市北真武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甘泉县: “真武庙镇在城东北六十八里。”
即今山东夏津县东北东李官屯镇。民国《夏津县志》卷2:李官屯在“城东北三十里”。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 雅尔,顶也。博罗克,黑帐房也。巴勒,威也。底,小也。”
唐天宝十二年(753)析宜君县西北升平等三乡置,属坊州。治所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以乡为名。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和州乌江县:“东南二里有韦游沟,引江至郭下十五里。溉田五百顷。开元中。丞韦尹开。贞元十六年,令游重彦又治之,民享其利,以姓名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