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丛台

丛台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由数台相连,规模宏大。《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后汉书·马武传》:光武攻邯郸,置酒高会,“独与武登丛台”。《水经·浊漳水注》:牛首水“又东径丛台南,六国时赵王之台也。《郡国志》曰:邯郸有丛台,故刘劭《赵都赋》曰:‘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者也。’今遗基旧墉尚在”。今邯郸市丛台乃后人复修,风景优美, 已拓为“丛台公园”。

②在今河南商水县北二十五里。战国时楚襄王筑。《寰宇记》卷10商水县引郎尉之《陈州旧图》云:“楚王游观弋钓地,或税驾于此。往往有嘉禾丛生, 因以为名也。”


又称武灵丛台。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传战国时赵武灵王(前325—前299)为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而建。唐颜师古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西汉初为赵王宫苑内胜景。更始元年(23年),刘秀拔邯郸,曾与马武登此。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据胜亭于台上。清代屡次修筑。台高7米,长59米,宽22米。向南突出一段长50米,宽10米。台南北均有登道,可拾级而上台顶。顶平坦呈圆形,顶上有赵王宫,又名武灵馆。台西小湖中有亭名望诸榭,系纪念战国时燕将乐毅而建;北边七贤祠,有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和李牧等塑像。为冀南地区胜景。


猜你喜欢

  • 小锦屏山

    在今四川苍溪县南一里,嘉陵江岸。《舆地纪胜》卷185阆州:小锦屏“在苍溪县治之对,仿佛类锦屏,故名”。《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小锦屏山“在县治南。临江高峙,奇秀与阆中之锦屏山相似,因名”。又称少屏山

  • 五垒城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寰宇记》卷65沧州清池县:五垒城“在县西南二里。《舆地志》: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景城侯,五子分居城中,俗呼为五垒城”。

  • 龙湾

    ①即今吉林农安县的旧称。清光绪十四年(1888)置农安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农安县,土名龙湾。”②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宋史·岳飞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兀术次龙湾。以飞骑三百

  • 北岸村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扬溪河西岸北岸镇。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北岸村。

  • 黄兽城

    即黄虎城。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一说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涪江畔。《晋书·刘敬宣传》: 义熙四年 (408),以 “谯纵反,以敬宣督征蜀诸军事、假节,与宁朔将军臧熹西伐。敬宣入自白帝,所攻皆克。军次黄

  • 积石军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陇右节度使。驻地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后陷于吐蕃。北宋复置,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县及尖扎、贵南、同仁、共和等县部分地。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为积石州。本静边镇,唐

  • 刁翎镇

    即今黑龙江林口县西北刁翎镇。1946年东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刁翎县。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北部。面积673.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刁翎村,人口2810。清末为依兰府刁翎区,1927年改第五区,

  • 罗浮司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一百二十里罗浮镇。其南即十三都司城。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兴宁县西北有罗浮司。

  • 白石

    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明成化八年(1472)置巡司于此。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即此。(1)古地名。即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明成

  • 豢龙城

    在今河南临颍县北十五里。《寰宇记》 卷7临颍县: “豢龙城,在县西四十里。即古豢龙氏之邑也。” 《清一统志·许州》 谓御龙城 (亦名豢龙城)“在临颍县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