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嘴
在今云南洱源县西南一百里。《清一统志·大理府》:下江嘴“在浪穹县西南一百里。明洪武中置巡司。土官杨姓世袭。本朝因之”。
在今云南洱源县西南一百里。《清一统志·大理府》:下江嘴“在浪穹县西南一百里。明洪武中置巡司。土官杨姓世袭。本朝因之”。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溧河,“淯水支流。自马渡堰分流,至新野县界,仍入于淯”。
①在今江苏东海县西北,与山东临沐县交界处。《尚书·舜典》:“殛鲧于羽山。”《汉书·地理志》 东海郡祝其县:“《禹贡》羽山在南,鲧所殛。”《隋书·地理志》:朐山县有羽山。《元和志》卷11海州朐山县:羽山
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延吉府。治所在和龙峪 (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民国郭熙楞《吉林汇征》: 和龙 “地名和龙峪”,因名。1913年改属吉林省延吉道。1929年直属吉林省。1940年移治
北宋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北。金属积石州。元废。
亦作越裳国。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一带。《晋书·地理志》 九德郡: “吴置,周时越常氏地。”
即今河北武安市南十八里伯延镇。明嘉清《武安县志》 卷2: 南乡有伯延里。
即今西藏萨迦县。以萨迦寺而得名。元代设萨迦宗。《汉藏史集》 上册208页载元代 “当桑哥受命管宣政院之时,上师前往萨迦”。即此。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萨迦宗,1960年与色仁孜合并设萨迦县。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硖州置,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峡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
即今新疆昭苏县北之大洪纳海河。为特克斯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特克斯河又东北二十里伊克华诺辉水入之。巴拜布拉克水东二十里为伊克华诺辉水……南流经铜厂西。”
唐、五代方镇名。唐天祐元年(904)以魏博节度使号为天雄军,治所在魏州(五代唐改名兴唐府,后晋改名广晋府,后汉改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东)。五代为梁所并。唐末、五代方镇名。(1)唐大中三年(8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