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七山
今广西岑溪县东北周公顶、沙田一带诸山。《明史·童元镇传》 载:万历年间,“岑溪西北为上、下七山,介苍、藤间,有平田、黎峒、白板、九密等三十七巢。东南为六十三山,有孔亮、陀田、桑园、古榄、鱼修等百余巢,与广东罗旁接。山险箐深,环数百里无日色。‘贼’首潘积善等据之,久为民患。及罗旁平,积善惧,乞降。……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
古山名。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周公顶、沙田一带诸山。明、清时为瑶族所居。
今广西岑溪县东北周公顶、沙田一带诸山。《明史·童元镇传》 载:万历年间,“岑溪西北为上、下七山,介苍、藤间,有平田、黎峒、白板、九密等三十七巢。东南为六十三山,有孔亮、陀田、桑园、古榄、鱼修等百余巢,与广东罗旁接。山险箐深,环数百里无日色。‘贼’首潘积善等据之,久为民患。及罗旁平,积善惧,乞降。……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
古山名。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周公顶、沙田一带诸山。明、清时为瑶族所居。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方舆纪要》卷78监利县:车木湾在“县东三十里。宋时江水尝涨决于此。明正德初亦尝冲决。为堤防要害”。
在今四川平武县南大印镇。《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在县东北。《边略》云:堡设在山阜,巍然天险,亦白草番出没要路也”。
南朝宋元嘉中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沙县东古县。隋开皇初改名沙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福建省沙县东古县村。属建安郡。隋开皇初改名沙县。
一称娄关、太平关。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大楼山上。为黔北险关。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攻克此关,大败国民党军队。又称娄关、楼山关、太平关。在贵州省遵义市城区北,遵义、桐梓二县交界处。为大娄山重
古代西藏族部名。即象雄。古译称羊 (扬)同,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二部,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之拉达克地区,小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扎达、普兰等县境。
明改净阳镇置,属乐平县。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四十五里静阳村。
汉代西域罽宾国都城。在今克什米尔潘德勒坦。《汉书· 西域传》: 罽宾国 “王治循鲜城”。
一名舂陵水。源出今湖南新田县西北舂陵山,东南流折东北,经桂阳县北入耒阳、常宁二县市间,入湘江。《汉书·地理志》 桂阳郡耒阳县: “舂山,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 《水经·湘水注》: 舂水 “上承营阳舂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清时有把总驻守。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白盐井“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白灰、曰尾、曰白石谷、
在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巴邱镇东北。《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沙坑砦“在县治(治今巴邱镇)东北。明初,常遇春讨熊天瑞于赣江,至临江,平沙坑、麻岭、牛皮诸山砦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