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邽县

上邽县

秦改邽县置,属陇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汉属汉阳郡。西晋为天水郡治。北魏避道武帝珪讳,改名上封。隋大业初复名上邽县,仍为天水郡治。唐为秦州治,天宝末为吐蕃所占,大中时收复,改为镇。因地处渭水上游,又当陇山外围, 自古为秦陇地区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


古县名。春秋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以邽戎地置邽县,后改上邽县,治今甘肃省天水市(关山镇)。属陇西郡。东汉属汉阳郡。建武八年(32年),刘秀西征隗嚣,至上邽;三国时,诸葛亮攻司马懿于上邽:均即此。北魏因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讳,改上封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复为上邽县。晋以后为秦州、天水郡治。唐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时复故地后省为镇。地当秦陇至关中孔道,汉、唐间迭为重镇。


猜你喜欢

  • 葫卢水

    在今河北蔚县北。桑干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葫卢水 “在州城北。其水上槽狭,下流阔,因名。其上流即广流之丰水也,下流注于桑干河。或以此为呕彝河”。

  • 东成墟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二十里东成镇。清道光《恩平县志》卷4:“墟市”有东成墟。

  • ①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齐侯伐我北鄙, 围龙”。杜注:“龙,鲁邑,在泰山博县西南。”②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七年(前240),

  • 剡城县

    唐武德四年 (621) 析剡县置,为嵊州治。治所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十五里。八年 (625)废。

  • 石岩山

    ①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南涢水西岸。《晋书·张昌传》:太安二年(303),“昌于安陆县石岩山屯聚,去郡八十里,诸流人及避戍役者多往从之”。《寰宇记》卷132引《荆州记》云:“安陆县南十五里有石岩山,北临涢水

  • 慵岭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丰县: 慵岭在 “县南二百里。岭路崎岖,登陟甚艰”。

  • 玄真观

    又名玄帝庙、上帝庙。明洪武十五年(1382)建,在今辽宁盖州市城内西大街路北。为供奉玄天上帝(即玉皇大帝)宫观。今仅存正殿,塑像早已不存。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多刚县

    亦作哆罔县。唐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宋史·蛮夷传四》:大中祥符六年(1013),“晏州多刚县夷人斗望、行牌率众劫淯井监,杀驻泊借职平言”。即此。

  • 革东汛

    清置,属台拱厅。即今贵州台江县东北革东镇。旧有千总、外委驻守。

  • 寻声县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置,属牢州。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西北。永徽三年(652)废入昌明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治今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北金沙江和雅砻江会合处。属牢州。永徽三年(6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