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蔡县

上蔡县

①战国韩置,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十里。秦属陈郡。西汉属汝南郡。南朝宋徙治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县)。北魏神龟三年(520)改置临汝县。

②东汉灵帝析建城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续汉书·郡国志》 豫章郡刘昭补注引《豫章记》:“上蔡民分徙此地,立名上蔡。”西晋更名望蔡县。

③北魏置,为汝南郡治。治所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隋开皇初为豫州治。大业三年(607)改为汝阳县。

④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⑤南齐置,为齐兴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北。北周属汉东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汉东县。

⑥隋大业三年(607)改武津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河南上蔡县。唐属蔡州。元属汝宁府。明洪武初废。四年(1371)复置。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东汉中平中分建城县置,治今江西省上高县西。属豫章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望蔡县。(2)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北。为齐兴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汉东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1504.4平方千米。人口135.9万。辖7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蔡都镇。古为蔡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此,为蔡国。《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已克殷纣……封叔度于蔡。”即此。春秋为上蔡邑。战国韩置上蔡县,治今县西南。西汉为汝南郡治。《读史方舆纪要》汝宁府上蔡县:“春秋时为楚所侵,迁于新蔡,因以此为上蔡。”南朝宋于县东北部析置武津县。北魏神龟三年(520年)改上蔡县为临汝县。北齐废武津、临汝二县。隋初复置武津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武津县为上蔡县(治今上蔡县城)。唐贞观年间废,寻复,属蔡州。宋因之。金属镇南军。元、明、清属汝宁府。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平原,地势平坦,洪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油菜籽、烟叶。工业有化肥、机械、纺织、酿酒、砖瓦、制革等。开龚、周遂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有蔡国故城、十里铺遗址、高岳遗址、光武台遗址、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等。


猜你喜欢

  • 寒亭店

    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 洪安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南。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废。元置,治今贵州省思南县东南。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废。

  • 圣水泉

    在今四川中江县东一里玄武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0引王勃曰:“玄武山有圣泉焉,浸淫历数百千年。乘岩泌涌,接磴分流,下瞰长江。”

  • 玉沟泉

    在今山东泗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2泗水县:玉沟泉在“县西南十一里。西北流入泗水”。

  • 高梁河

    ①又称高良河、高梁水、皂河。源出今北京城西北紫竹院公园,东流经西直门外高梁桥,至德胜门水关转而东南,沿什刹海,折而东南斜穿今北京内、外城,过天坛、龙潭湖,由东南十里河村注入古㶟水 (今永

  • 同湖

    在今广东惠阳市(淡水镇)西北潼湖镇附近。《清一统志·惠州府》:同湖“在归善县西六十里。银瓶、白云诸山之水汇而为湖,北入龙江。春夏之间,弥漫数十里。冬月水落鱼聚, 乡人利之”。

  • 青林垭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北。《清史稿· 地理志》 兴山县: “有关口垭、青林垭、猫儿关诸隘。” 民国 《湖北通志》 卷 36 兴山县: 青林垭,“ 《县志》: 在城东六十里。有右司把总驻防。康熙十二年,吴三桂

  • 渭河

    黄河最大支流。在今陕西中部。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南鸟鼠山,东流经陇西、武山、甘谷、天水诸县市,横贯陕西渭河北原,南纳斜、涝、丰、浐、灞诸水,北会泾水、洛水,在潼关县入黄河。长787公里。《尚书· 禹贡》:

  • 文村堡

    ①北宋元丰七年(1084)置,属融州。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文村。后废。②即文溪寨。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宋史·蛮夷二》:元祐二年(1087),“有杨晟台者,乘间寇文村堡”。即此。

  • 陇东路

    宋代自今四川绵阳市经北川、安县而至茂县的道路。以茂县东的陇东山为名。《宋史·宦者传二·王中正传》:神宗时,“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自石泉至茂州,谓之陇东路,土田肥美,西羌据有之, 中正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