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林县

上林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为南方州治。《元和志》卷38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贞观八年(634)为澄州治。天宝初为贺水郡治,乾元初复为澄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属邕州,端拱三年(990)改属宾州。明万历八年(1580)徙治今上林县。清属思恩府。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②北宋皇祐间置,属邕州横山砦。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镇东。元属田州路。明属上映州。明末废。清顺治十八年(1661)复置,属思恩府。迁治今田东县东南思林镇南。清光绪二年(1876)属百色直隶厅。1918年改为思林县。


(1)古旧县名。北宋皇祐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东南思林东、右江南岸。明末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复置,迁治今田东县东南思林南、右江南岸。1926年改思林县。(2)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大明山东麓。属南宁市。面积1876平方千米。人口45.5万,79.8%壮族。辖7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大丰镇。因原县治处上林县在上林洞口,故名。《元和郡县志》上林县:“武德四年分置上林洞口,因以为名。”隋为领方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无虞二县,先后为南方州、澄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无虞县并入上林县(故治在今县南),属邕州。端拱三年(990年)改属宾州。明属柳州府,万历间徙大丰镇,即今治。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宾州,十二年(1734年)属思恩府。1913年属邕南道,1914年属南宁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武鸣专区,1951年属南宁专区。1952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区宾阳专区,1953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区直属县,1956年为桂西僮族自治州直属县。1957年属邕宁专区。1958年与宾阳县合并称宾林县,属南宁专区。1959年复置上林县。1971年属南宁地区。2002年属南宁市。地处桂中盆地边缘,西部大明山,中北部及东部为喀斯特石山,间有谷地、丘陵,中南部和东南部为河谷平原和丘陵。清水河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甘蔗、薯类、花生为主。矿产有煤、金、锰、铁、滑石、大理石等。工业有水泥、制糖、化工、食品、发电、矿粉、制茶和采煤。公路通马山、忻城、宾阳等地。名胜古迹有智城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大明山、大龙洞水库景区。


猜你喜欢

  • 下干峨山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下干峨山在“州北十五里。下有城,亦名下干峨。又上干峨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下有池,名清河,亦名上干峨。周五百余丈。亦曰澄镜湖”。

  • 平乐观

    又名平乐馆。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五年(188)十月,灵帝“耀兵于平乐观”。《水经·谷水注》:“谷水又南径平乐观东。”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之观。”《文

  • 正阳镇

    ①宋置,属颍上县。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七十里颍河入淮之口。因寿州(今寿县)有正阳镇在东,故此亦名西正阳。《方舆纪要》卷21颍上县:正阳镇,“所谓西正阳也,下临淮津。……上有刘备、关羽二城。蒙古将董文炳所

  • 葭芦戍

    在今河南卢氏县西。《隋书·杨玄感传》:大业九年 (613),玄感兵败,将奔上洛,“至葭芦戍”,自杀。在今河南省卢氏县西。《隋书·杨玄感传》:隋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为隋兵所败,“至葭芦戍,玄感窘

  • 上关县

    1947年11月当地解放后由陕西山阳县和湖北郧西县析置,治漫川镇(今陕西山阳县南漫川镇),后迁上津镇(今湖北郧西县西上津镇)。1948年废。旧县名。豫陕鄂解放区设。1947年由陕西省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

  • 东阳县

    ①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东阳城。《史记·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东阳少年杀其令, ……遂强立婴为长。”即此。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西晋仍属临淮郡。南朝陈废。②汉高帝置

  • 杨官堡

    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羊官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杨官堡“在复州西南三十里”。

  • 循化厅

    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于循化营城置,属兰州府。治所在积石镇 (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五十七年 (1792) 划归西宁府。1913年改为循化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以循化城改置,治今

  • 当拉岭

    即今青海与西藏之间的唐古拉山。清光绪间范寿金《三省入藏程站记》:西宁入藏程站“第四十九站当拉,岭名”。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昆仑南支“为金沙、澜沧江之分水岭,蒙古名当拉岭,番名朝午拉山”。

  • 容子山

    亦名榕山、容山。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 “又南有榕山,俗名容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