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道镇

三道镇

即今黑龙江拜泉县东南三道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1)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东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头坑屯,人口600。以境内三道沟为名。1955年设三道林子乡。1958年改和平乡,同年撤销。1966年析置三道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置镇。主产蔬菜。产煤,有乳制品、农机、钣金、制药设备等厂。长吉、长石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完颜室墓。(2)在黑龙江省拜泉县东南部。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道,人口3190。原名三道沟子。1908年改三道镇。1948年设区。1956年复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复镇。镇北有三道镇水库。主产玉米、大豆等。有农具、铁木、编织等厂。公路通拜泉、国富、龙泉等地。(3)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1.1万,黎族占95%。镇人民政府驻亚拾园村,人口180。原属崖州椰根峒百万首弓和加札弓。1936年属保亭县。1950年设赤南乡。1958年改设乐园公社,后与新政、金江农场并称幸福公社。1960年改立三道公社,1987年置镇。合口河流经。产稻、橡胶、槟榔、椰子、胡椒等。224国道南北贯穿。


猜你喜欢

  • 天一阁

    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西隅,系我国现存最古之私家藏书楼。明嘉靖四十年(1561)兵部右侍郎范钦建,取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而名。庋藏文献达七万多卷,多宋、元、明刻本,其中二百七十种明代

  • 拉卜楞设治局

    1926年由甘肃临夏、临潭及青海循化析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即今甘肃夏河县 (拉卜楞镇)。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6年置,治今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1928年升县,并改名夏河县。

  • 护时犍国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遏蜜城(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席巴尔甘南)。龙朔初置奇沙州都督府于此。西域古国名。又作胡实犍国。(《大唐西域记》)。《新唐书·地理志》作护时犍国。国都在遏密城(今阿富汗北境希巴尔甘南)。

  • 大石谷

    ①即大石口。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大石口村。《宋史·张耆传》:“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 自朔至者由土墱入。”②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丰州奏吐蕃万余骑至大石谷

  • 九道梁镇

    即今湖北房县西南一百四十四里九道梁乡。清置巡司于此。

  • 仙踪山

    一名金庭山。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北。《舆地纪胜》卷48和州:仙宗山“近尉子桥,见《系年录》”。《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仙踪山“在县北五十里仙踪镇,即黄山也,与合肥巢县接界”。

  • 五井子

    又作大五井子。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省》:“望奎县,在呼兰河与通肯河之间,位于呼兰河右岸,旧名五井子。”

  • 寒岩

    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2天台县: 寒石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一名寒岩”。

  • 石鉴镇

    即石镜镇。在今浙江临安县城东南二里。北宋初改石镜镇为石鉴镇。《新五代史·吴越世家》:“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将王郢作乱,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讨贼。”

  • 灵泉山

    ①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五里。《清一统志·许州》:灵泉山“又名龟山。有二井,冬夏不竭”。②即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城东六十里龙泉山。《明一统志》卷59武昌府:灵泉山“在府城东六十里。山有泉,旱祷有应。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