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辅

三辅

西汉时于京畿之地所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合称。治所皆在长安城中。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后世政区划分虽时有变动,但直到唐代,习惯上仍称这一地区为“三辅”。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中元六年〔前144年〕改主爵都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汉书·景帝纪》:诏“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左、右内史与主爵都尉为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中部地区。以后政区划分虽有更改,但直至唐代,该地区仍习称“三辅”。


猜你喜欢

  • 越公堂

    隋建。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方舆胜览》 卷57夔州路: 越公堂 “在瞿唐关城内。隋杨公素所为也,杜甫 《宴越公堂》 诗: 此堂存古制,城上府江郊。落构垂云雨,荒偕蔓草茅”。

  • 昆阳

    战国魏邑,后入泰。即今河南叶县。因在昆水之北而得名。《史记·苏秦传》: 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又 《魏世家》: 信陵君谓安釐王曰,“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即

  • 浮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棣州。治所在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南十八里新县镇。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东盐州。贞观元年(627) 废。

  • 实大关

    明洪武初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八十里石大关乡。

  • 济宁道

    1914年由岱南道改置,属山东省。治济宁县 (今山东济宁市)。辖境约当今山东莒县、莒南、临沭以西,菏泽、郓城、嘉祥、汶上、宁阳、泗水、平邑、蒙阴、沂源、沂水以南地区。1925年撤销,分置兖济、琅玡、曹

  • 分水凹隘

    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分水凹隘在“县南百二十里”。

  • 柿林县

    元初置,属郿州。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柿林村。至元元年 (1264) 废。古县名。元初置,治今陕西省眉县东。属郿州。寻废。

  • 华阳山

    ①在今安徽宣州市南,接宁国、泾县界。《方舆纪要》卷28宣城县:华阳山在“府南百里。高数百仞,连跨宣、泾、宁、旌四邑之境。南为密垅岭、盘岭,稍西为金牌岭。二岭之间,仅通一线,为泾、旌间道。郡南一厄塞也”

  • 寒林箐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寒林箐“以竹树阴森而名”。

  • 南罗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罗山县(今河南罗山县)。八年 (625)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