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潮水

三潮水

①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9天河县:三潮水“在县西十里。源出北陵山,注于龙江。其水一日三潮, 潮至涨满,潮退则其流一线, 可以溉田, 民受其利, 谓之圣水”。

②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方舆纪要》卷69开县:三潮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温汤井侧。《志》云:井有三水:曰杉木、曰柏木、曰龙马, 皆开煎盐课。溪水经其旁, 一日三潮,冬温夏凉,颇为神异”。

③在今贵州修文县北十五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引《贵州通志》:“其水倏涌倏竭,涌则奔腾怒号,竭则声响俱寂。”


在贵州省修文县城北2千米的观音山下。是一股清可鉴人的清泉,出自山麓岩洞间,经龙嘴石注入池中。因夏秋间每日定时发大水三次,故名。在明代后期即作为著名的古迹载入方志。池宽12平方米,形如半月,距洞仅6米,中有大石龟一个。遇潮则池水奔腾,水量猛增,溢至龟背淹没而止;退潮后,又复涓涓细流,声响俱寂。池上建亭,曰“潇洒”,连椅以为栏,供人观潮、憩息。中有碑石刊刻前人记游诗文。碑侧一孔,以口吹气,发海螺声。旁为潮水寺。南明永历年间,右佥都御史钱邦芑曾隐居于此,更名知非庵。附近有珍珠井,水涌如珠玑串串,晶莹发亮。白马潭众流挹注,传有神物藏身其间。潭上有蔚为大观的“万卷书岩”。四周山峦稠集,石径曲折,观音、玉兔、金龟诸山,形象生动,林木苍翠,风景秀丽。


猜你喜欢

  • 通道县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改罗蒙县置,属靖州。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元属靖州路。明属靖州。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4 年改设通道侗族自治县。1958年

  • 印江县

    明弘治七年(1494)改思印江长官司置,属思南府。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6:印江县“思

  • 乌石涧

    在今江西余江县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安仁县:乌石涧在“县南二十里。源出抚州临川县,下流入白塔河”。

  • 葱岭河

    即今新疆塔里木河 上源叶尔羌河。《汉书· 西域传》: “其河有两源: 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作葱岭南河。古水名。即今新疆维吾

  • 沐溪口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沐溪口“在县南五十里。有巡司戍守。《志》云:司旧置于今县治北,景泰三年移于今所”。

  • 孟杰路

    元泰定四年 (1327)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南掸邦南部孟皎。明洪武十五年 (1382)改为府,后废。元置,治今泰国清迈东北。属蒙庆宣慰司。辖境相当今泰国清迈、帕尧等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

  • 钟 (鍾) 祥场

    亦名针匠店。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六十五里钟祥镇。清同治 《仁寿县志》 卷1: “针匠店更名钟祥场。”

  • 禹王宫

    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清嘉庆二年 (1797) 建,为四合院砖木建筑。大殿正中有禹王坐像。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过南江,在此建立长赤县苏维埃政府。前殿三道石门框上,红军刻的 “谁是世

  • 小乌江

    在今贵州余庆县南。《明史·地理志》 余庆县:“南有小乌江,下流入于乌江。”《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小乌江“在余庆长官司南六十五里。源出椒溪,南流入涪江”。《清一统志·遵义府》:小乌江“在绥阳县东

  • 陇桑隘

    即今广西德保县东北隆桑镇。《清一统志·镇安府》:陇桑隘“在府(故治在今德保县)东四十里崇山下,接奉议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