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湘

三湘

①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湖南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②即三湘浦。又名湘浦。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洞庭湖水入长江处。《梁书·侯景传》:天监中,释宝志曰“起自汝阴死三湘”,即指侯景。《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湘浦,“后侯景起于汝水之南,而败于三湘之浦,故亦名侯景浦”。


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海洋山,与漓水合流,称为漓湘;东北流,至湖南省永州市西合潇水,称为潇湘;又东北流,至衡阳市北合蒸水,称为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湘江入洞庭湖合沅水称为沅湘,与潇湘、蒸湘总为三湘。《太平寰宇记》全州清湘县则以湘源(今广西全州县西)、湘潭(今湖南衡山县东北)、湘乡(今属湖南)为“三湘”。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诗:“选曹分五岭,使者历三湘。”王维《汉江临眺》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其“三湘”当指整个湘水流域。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猜你喜欢

  • 真武卫

    明景泰三年 (1452) 置于紫荆关城内,属大宁都司。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

  • 庱亭垒

    又作庱亭。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与丹阳市接界处。《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建安二十三年 (218),“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晋书·苏峻传》: 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作乱,峻将

  • 米仓村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旧唐书·李晟传》:兴元元年(784)五月,“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米仓村,以薄京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唐李晟败朱泚军于此。

  • 武平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今福建武平县西南武平。清顺治十二年 (1656) 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今福建省武平县西南武溪。属汀州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 鹿角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鹿角镇。清乾隆 《巴县志》 卷2: 鹿角场 “离城四十里”。

  • 南尼华罗国

    一译西天南尼华罗国、华罗。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南部,或以为即士胡茶辣国都城所在。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3: “西天南尼华啰国,城有三重,其人早晚必浴,以郁金涂身、面,效佛金色,国人多称婆罗门。”

  • 厄楚河

    即薄藏布河。今西藏东部波密县境之帕隆藏布。

  • 定罗土司

    明嘉靖七年 (1528) 置,属思恩府。治所在广西马山县西南永州乡南定罗村。1912年并入那马县。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定罗。后废。

  • 汤浦市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南二十里汤浦镇。旧属绍兴县。清康熙《会稽县志》卷1:汤浦市“在县东南一百一十里”。

  • 梅菉市

    1926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吴川市 (梅录镇)。1947年改置梅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