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户

三户

①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晋人执戎蛮子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即此。杜注:“今丹水县北有三户亭。”

②津渡名。在今河北磁县西南漳水上。《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同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句下,《正义》按:“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水经·浊漳水注》:“漳水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

③山名。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三合山。《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前61),“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魏书·地形志》:即墨县有三户山。


(1)古城名。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丹水北岸。春秋、战国属楚。《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晋人执戎蛮子以“畀楚师于三户”;《水经注·丹水》引《古本竹书纪年》:“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今本《竹书纪年》系于周显王二十二年〔前347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列于魏惠王二十年〔前350年〕)杜预注:“今丹水县北三户亭。”皆即此。(2)古津渡名。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漳河上。《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水经注·浊漳水》:浊漳合清漳又东出山,“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孟康曰:三户,“津、峡名也,在邺西四十里”。皆即此。


猜你喜欢

  • 功德寺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西。创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初名大承天护圣寺。明宣德二年(1427)重修后,改名功德寺。

  • 绿屏山

    在今广东新会市北。《清一统志· 广州府》: 绿屏山 “在新会县北十里。周八十余里,环绕县后如屏障。一名绿护屏。乌道险绝,山顶平旷”。

  • 兰芝谷

    在今陕西宜君县西。《方舆纪要》卷57宜君县:兰芝谷“在县西五十里”。

  • 岩门山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西南八十里钱塘江中。《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岩门山,“山上有塔,宋设盐场于此”。

  • 裴李冈遗址

    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十五里裴里冈村西。1977—1979年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墓葬一百一十四座,陶窑一座,灰坑十余个及几处残破穴居房屋,出土石器、陶器、骨器四百多件。东为聚居遗址,西为氏族墓地。距

  • 崎山镇

    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巡检镇。《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 崎山镇在 “县北二十五里。以在崎山下而名”。明置巡司于此。

  • 杓子河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为大洋河支流。源出海城市东南分水岭,东南会五重河,流入羊河。明《辽东志》卷1:杓子河在“(复州卫)城东北二百五十里”。

  • 熙安县

    南朝宋元嘉中析番禺县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朝梁废。古县名。南朝宋文帝时置,治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属南海郡。南朝梁废。

  • 枣户城

    在今山西代县东北三十五里枣林镇。《寰宇记》 卷49雁门县: 枣户城 “ 《隋图经》 云,初筑此城以地多枣树为名。土人云,此枣多输北京”。

  • 大石山

    ①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败吐蕃三千骑于大石山下”。胡三省注:“大石山在鲁州东南。鲁州,六胡州之一也。在灵武西河曲之地。”②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