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谢安传》(卷七九):“羊县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西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
《史记.郦生列传》:“淮阳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同“半部论语”。《论语》为孔子门人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孔子鲁国人,故《论语》又称《鲁语》。清赵翼《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半部《鲁论》佐天下,犹似不忘《兔园》纸。”按:《鲁论》,即《鲁论语》。《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工部特制的铸在铁板上的榜文,象征这道律令如铁一般刚硬不变。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1368-1398年在位),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自号吴王前
汉.应劭《风俗通》佚文《服妖》:“桓帝元嘉中,京师妇人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痕;堕马髻者,侧在一边;折腰步者,足不任下体;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
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序》:“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后因以“上阳宫女心”喻长期遭受冷落的哀怨。宋刘辰翁《绮寮怨.青山和前韵忆
源见“驱石驾沧津”。传说神以鞭驱赶山石助秦始皇造东海之桥。后常用以写造桥。唐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诗:“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东海?”【词语驱石】 汉语大词典:驱石
同“燕相说郢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引》:“三坟,太上之典也……其书竹简,其文科斗,其出丘墓,经而参之,史而伍之,燕 郢而说之,凡以强之于坟,亡弗协也。”
同“董生帷”。明高启《停君白玉卮》诗:“喜过毛公舍,懒下董子帷。”【词语董子帷】 汉语大词典:董子帷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萑,音huān)。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晋.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萑苻泽为春秋时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