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鲁连蹈海

鲁连蹈海

战国策.赵策三》载,鲁仲连反对尊帝为帝,向辛垣衍指出:“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进一步,或解为失)而遂正(同政,此指为政、施政)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

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从颂,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众人不知鲍焦耻居浊世,则认为他为个人一身而死)。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尚首功,崇尚杀人献首之功)之国也,权(权诈)使其土,虏(奴役)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侠肝义胆,品格极高。魏国派辛垣衍出使赵国,要说服赵王尊奉秦昭王称帝。鲁仲连面见辛垣衍,竭力说服他不要这样做,并坚决表示,如强秦一旦称帝,自己将投东海自尽,誓与秦王不共戴天。

后用为咏高尚之人坚守节义之典。

后汉书.逸民传序》:“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唐.李颀《行路难》:“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


主谓 鲁连,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因不畏权贵、不肯做官而闻名于时。蹈,跳。鲁仲连跳东海。史载,战国时齐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扬言,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因以“鲁连蹈海”形容宁死也不改变自己的主张。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原含褒义。描写不在权贵面前改变自己主张。


【典源】《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 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可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亦载,后作“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今译】 战国时秦国发兵围困赵都城邯郸,魏王使客将军辛 (一作“新”) 垣衍入邯郸劝赵尊秦为帝。当时齐国高士鲁仲连正在赵国,听说魏将劝赵尊秦为帝,于是去见平原君说:“事情怎么样了?”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进言? 百万大军败于外,现在邯郸又不能解围。魏王派人来令赵帝秦,现这人就在此,我不敢再进言了。”鲁仲连说:“魏客辛垣衍在哪里? 请让我代您驳斥他,让他回去。”平原君即安排鲁仲连与辛垣衍会见,鲁仲连见辛垣衍默不作声。辛垣衍说:“我看处在这围城之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而先生的样子,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为什么也久处这围城之中不去呢?”鲁仲连说:“世上以为义士鲍焦不是从容而死的,那是错了。秦国,是个不讲礼义只崇尚战功的国家。对待士人用权术,对待百姓象奴仆。如果让它得逞在天下称帝,施行它那套虐政,那我只有投入东海自杀。我不愿意做它的臣民。”后鲁仲连驳回辛垣衍,信陵君又率兵救赵,秦军退去。平原君欲封赏鲁仲连,鲁始终不受,辞去,终身不复见。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人正气凛然,不畏强暴,代人排忧解难,功成不受封赏的高风亮节。

【典形】 耻帝秦、从鲁连、蹈沧海、蹈东海、蹈海、挥金、鲁连蹈海、鲁连子、却秦、却赏、谈笑却秦军、鲁连解围、挠赵帝秦、鲁连遗风、鲁连谈笑、蹈沧洲、跳东海。

【示例】

〔耻帝秦〕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四十五:“乌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耻帝秦。”

〔从鲁连〕 唐·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欲乘幽控寂,进绮季于青山; 乐道栖真,从鲁连于沧海。”

〔蹈沧海〕 唐·白居易《赠刘总太尉册文》:“仲连事成而蹈沧海,子房名遂而追赤松。”

〔蹈东海〕 宋·王安石《贾生》:“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蹈海〕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十八:“是以吞纵之强,不能反蹈海之志;漂卤之威,不能降西山之节。”

〔挥金〕 明·周庄《送杨石斋》:“握玺惭周勃,挥金缅鲁连。”

〔鲁连蹈海〕 清 · 吴伟业 《东莱行》:“鲁连蹈海非求名,鸱夷一轲宁逃生。”

〔却秦〕 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却赏〕 明·陈子龙《咏史》之二:“却赏贵仲连,辟谷怀子房。”

〔谈笑却秦军〕 晋·左思《咏史》之三:“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词语鲁连蹈海】  成语:鲁连蹈海汉语词典:鲁连蹈海

猜你喜欢

  • 画虎无成

    源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模仿他人,无所成就。明阮大铖《燕子笺.刺奸》:“仗三尺龙泉,扫降腥垢。肯做画虎无成,反落他人后。”【词语画虎无成】   汉语大词典:画虎无成

  • 龟河

    源见“龟畴”。代称洛水。唐武三思《奉王过梁王宅即目应制》:“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词语龟河】   汉语大词典:龟河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睡觉不安于枕席,吃饭觉不出香甜。因以形容心中有事,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七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见“寝食

  • 舐丹鸡犬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喻攀附求腾达的人。宋刘克庄《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人言八十鹰扬,笑千岁如何尺捶量。但负图龟马,藏之为宝;舐丹鸡犬,去不能将。”

  • 左顾龟成印

    源见“龟顾”。指迁官封爵的吉兆。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诗:“左顾龟成印,双飞鹄织袍。”

  • 卞肆

    源见“和氏之璧”。指鉴别、陈列宝玉的地方。唐李峤《上高长史述和诗启》:“登卞肆而论宝,入夔门而抚节。”

  • 行藏用舍

    源见“用行舍藏”。指顺应时机进退行止。宋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词:“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词语行藏用舍】  成语:行藏用舍汉语大词典:行藏用舍

  • 钟繇笔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传》:卫恒《四体书势》:“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云。”三国魏.钟繇为著名书法家,善长行书草书,与胡昭齐名,当时有“胡肥钟瘦”

  • 泣西河

    参见:西河之泣

  • 投匦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唐武则天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后以“投匦”谓臣民向皇帝上书。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徐璧〕尝作书万言,欲投匦,极言时政,无所讳避。”【词语投匦】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