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

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有人)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后以“骑鹤上扬州”或“扬州鹤”。比喻不可能实现的妄想,也用指虚无飘渺之事,或指称遨游。

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刘过《龙洲词.沁园春.送人赴营道宰》:“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述宾 比喻妄想一举三得。语出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贬义。多用于表示贪婪欲望方面。


【典源】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今译】 有几个人在一起,各谈自己的愿望,有的想到繁华的扬州当刺史,有的希望大大发财,还有的愿意骑鹤升天。后来一人说:“我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释义】 后以此典指升官、发财等愿望; 或指希图实现的梦想。

【典形】 缠腰骑鹤、跨鹤缠腰、骑鹤上扬州、骑鹤兴、骑鹤扬州、骑鹤腰缠、十万缠腰、扬州鹤、腰缠鹤、腰缠十万、腰金骑鹤、腰钱跨鹤、鹤背入维扬、扬州控鹤仙、十万夸腰缠、腰缠跨鹤、腰缠万贯、腰钱骑鹤、骑扬州鹤、骑鹤仙、扬州鹤背飘。

【示例】

〔缠腰骑鹤〕 宋·郑觉斋《扬州慢·琼花》:“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跨鹤缠腰〕清·杨潮观《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扬州游客,跨鹤缠腰。”

〔骑鹤上扬州〕 元·耶律楚材《感事》之一:“未得呜珂游帝阙,何能骑鹤上扬州?”

〔骑鹤兴〕 宋·陈师道《送泽之过维扬》:“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骑鹤腰缠〕 清·周士彬《扬州》:“骑鹤腰缠争艳羡,无人解道董江都。”

〔十万缠腰〕 元·狄君厚《夜行船·扬州忆旧》:“有一日旧迹重寻,兰舟再买,吴姬还约,安排着十万缠腰。”

〔扬州鹤〕 宋·方岳《水调歌头·九月多景楼》:“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

〔腰缠鹤〕清·钱谦益《通州张太公寿宴诗》:“人世腰缠鹤,天恩杖祝鸠。”

〔腰缠十万〕 元·乔吉《山坡羊·寓兴》:“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

〔腰金骑鹤〕 金·元好问《示崔雷诗社诸人》:“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

〔腰钱跨鹤〕 宋·敖陶孙《改周晋仙赠丁相士》:“腰钱跨鹤谁不愿,只有圮下先我鞭。”


【词语骑鹤上扬州】  成语:骑鹤上扬州汉语词典:骑鹤上扬州

猜你喜欢

  • 严君卖卜钱

    源见“成都卖卜”。谓刚能自足之钱。唐杜甫《清明》诗之一:“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 析骸而炊

    见“析骸以爨”。《淮南子·人间训》:“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

  • 水宋

    《南齐书.高帝纪上》:“昔金德既沦,而传祚于我有宋,历数告终,实在兹日,亦以水德而传于齐。”后因以“水宋”称南朝 刘宋。刘裕得帝位后,自称水德王。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火宋》:“元李治《敬斋古今黈》云:

  • 关令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关令尹喜》:“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喜内学,常服精华,隐德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

  • 牛归女婿

    宋代无名氏《锦绣万花谷》:“张允济为武阳令,与元武县邻。元武人有以㹀牛依于妻家八、九年,牛孳产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累考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令缚牛主,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

  • 明若观火

    《书.盘庚上》:“予若观火。”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后以“明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十分清楚明白。唐陆贽《奉天前所答奏未施行状》:“善恶从类,端如贯珠;成败象行,明若观火。”见“洞若观火”。唐

  • 季心然诺

    源见“一诺千金”。谓重然诺,守信用。清吴伟业《百草堂观剧》诗:“却话少年逢社饮,季心然诺是平生。”

  • 乞墅

    源见“围棋赌墅”。给予别墅。寓从容取胜之意。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词语乞墅】   汉语大词典:乞墅

  • 季子敝裘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功名未遂,失意穷困。明徐孚远《交行摘稿.遣怀》诗之一:“便拟相如怀璧反,谁怜季子敝裘归?”【词语季子敝裘】   汉语大词典:季子敝裘

  •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如果老百姓用度不够,国君又怎么会够呢?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国以民为本”的主张。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汉.王符《潜夫论.爱日》:“今民力不暇,谷何以生?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