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齿徒增

马齿徒增

原谓马的年岁加长,后泛作自谦年齿增长之意。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想攻伐虢国,大臣荀息劝他以宝马、美玉贿赂虞君借道伐虢。晋献公怕虞君收了贿赂而不肯借道。荀息认为,虞是小国,必不敢如此。如果接受礼物而允许晋国借道伐虢,就好象把财物从内库取出而放于外库一样,十分安全。晋侯依计而行,虞君果然受礼并同意借道。虽有宫之奇出来谏阻,他也不听。终于在晋灭虢之后五年又一举灭掉了虞国。这时,荀息牵着马,拿着美玉对晋献公说:“美玉还是老样子,只是马的牙齿又多长了几个。”

【出典】: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年》:“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例句】:

清·王韬《淞隐漫录·阿怜阿爱》:(女泣谓生曰)自妾识君,已四五年矣。蛾眉易老,马齿徒增,尚未能择人而事,自拔于火坑。”


主谓 徒,白白地。马的牙齿白白地增加。马齿随年龄的增长而添换。比喻人的岁数不断增长而事业却无所成就。《谷梁传·僖公二年》记载,春秋时晋国用美璧、骏马贿赂虞国国君,借路出兵灭掉虢国,然后回师又灭掉虞国,并取回璧和马。晋大夫荀息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柳亚子《赠少屏》:“鹏飞未遂冲霄志,~歧路悲。”△贬义。多用作自谦之词,慨叹岁月易逝而却无所长进。→时光虚掷 碌碌无为 抚髀长叹 ↔与日俱进 宝刀不老。 也作“马齿加长”、“马齿徒长”。


【词语马齿徒增】  成语:马齿徒增汉语词典:马齿徒增

猜你喜欢

  • 颂德碑

    源见“颂石”。又《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指歌颂功德的碑刻。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州司以状闻奏,恩敕听

  • 收三箧

    42` 源见“安世补亡”。谓会聚图书。唐李端《送耿拾遗?使江南括图书》诗:“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

  • 殿廷叱禹

    源见“朱云折槛”。指当着朝廷叱责奸佞。禹,张禹。宋赵汝腾《沁园春.寿高运使》词:“记殿廷叱禹,风生九陛;都亭劾冀,影摄权奸。”

  • 黔娄正被妻

    同“黔娄妻”。清王士禛《池北偶谈.笃师谊》:“门无司马求书使,室有黔娄正被妻。”

  • 弃?投笔

    源见“终军弃?”、“投笔从戎”。指胸怀大志,建功立业。明阮大铖《燕子笺.平胡》:“弃?投笔,甚惬胸怀;变更姓名,幸无知觉。”

  • 言信行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词语言信行果】  成语:言信行果汉语大词典:言信行果

  • 叶县凫舄

    源见“王乔凫舄”。指仙人踪迹。元范梈《古杉行》:“飘飖叶县凫舄影,牢落丰城龙剑魂。”

  • 扫门入幕

    源见“相门洒扫”。指以低劣手段干谒权贵谋得官职。明沈德符《野获编.荐主同咨》:“次年楚王妖书诸事起,沈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

  • 不可端倪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张旭,著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后遂以“不可端倪”为

  • 金石至交

    见“金石之交”。清·洪楝园《后南柯·招驸》:“卑人与令兄~,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词语金石至交】  成语:金石至交汉语大词典:金石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