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陵书树

马陵书树

指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庞涓带魏军深追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而在树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兵败自杀。后以此典比喻深算妙计,克敌制胜。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攻魏。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士兵向来强悍勇猛,瞧不起齐国人,齐国士兵被称为胆小怕事。善于用兵之人就要利用这样形势,使它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兵书上说:用急行军追赶一百里去争利,前锋主将就有遭受挫折之危险;用急行军追赶五十里去争利,部队只有一半能够赶到。命令齐军进入魏境后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国军队胆小,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逃跑之士兵已经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走,拚命追赶齐军。孙膑估计庞涓之行程,晚上当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险要地带,可以埋伏军队。就削去一棵大树外皮,使它露出白木,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派齐军中射箭能手一万人,埋伏在山路两旁,约定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夜里来到那棵削了皮的大树下面,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叫人取火来照这树上的字。还没有读完白木上所写的字,齐国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彼此失去联系。庞涓知道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失败已成定局。就割颈脖子,说:“今番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声名!”齐军因此乘胜进军,彻底打垮魏军,俘虏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因为这次胜利而名扬天下,世上流传他的兵法著作。后以此典形容战策高妙,智谋周全,克敌制胜。此典又作“削树”、“收庞”。

【出典】: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2164、2165页:“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这里指魏国)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qiè切,胆小)。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jué决,挫折)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duó夺,估计)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陕道(陕)〔狭〕(“陕”误,据上下文宜校正为“狭”),而旁多阻隘(ài艾,险要地),可伏兵,乃斫(zhuó酌,砍削)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jǐng井,割颈脖子自杀),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魏惠王之子,太子申和庞涓同领魏军攻赵,这时被俘,后死齐国)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据《汉书·艺文志》:‘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曾出土竹简《孙膑兵法》)。”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置阵黎阳,麾兵官渡,平阴听鸟,马陵书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临晋横船,既擒赵将;马陵削树,复下齐兵。” 宋·王令《寄满衡父》:“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典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今译】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骄横妒能,他在魏惠王面前进谗而使熟知兵法的孙膑惨遭酷刑。孙膑回到齐国后,拜为军师。齐、魏交战时,孙膑以逐日减灶之计引诱庞涓追来,并料定魏兵傍晚经过马陵 (今河北大名县东南)。马陵路窄,两旁多险阻,可以设置伏兵,于是孙膑就让人刮去大树的树皮,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又命令大批善射的齐军埋伏道路两旁,约定“傍晚看到有人举火就一起发射”。果然庞涓夜晚来到树下,见树上有字,就举起火把来照,还没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自知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战策高妙,智谋周全,克敌制胜。

【典形】 马陵书树、收庞、削树、庞涓怯孙膑、书马陵之树、斫树收庞。

【示例】

〔马陵书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常墓志铭》:“置阵黎阳,麾兵官渡,平阴听乌,马陵书树。”

〔收庞〕 宋·王令《寄满衡父》:“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削树〕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郑伟墓志铭》:“临晋横船,既擒赵将; 马陵削树,复下齐兵。”


【词语马陵书树】  成语:马陵书树汉语词典:马陵书树

猜你喜欢

  • 馔玉炊金

    源见“食玉炊桂”。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明汤显祖《牡丹亭.劝农》:“焚香列鼎奉君王,馔玉炊金饱即妨。直到饥时闻饭过,龙涎不及粪渣香。”清洪昇《长生殿.献饭》:“寻常进御大官,馔玉炊

  • 子墨

    《文选.扬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李周翰注:“子者,男子之通称。借以为主客而讽焉。”后因以“子墨”借指文章,文辞。清钮琇《觚賸.粟儿》:“陇西刺史典其

  • 槐中梦

    同“槐安梦”。清 黄鷟来《秋感》诗:“一世槐中梦,纷纷斗蚁尊。”

  • 减带围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魏芒慈母》:“魏芒慈(芒卯之子)母者,魏孟阳氏之女,芒卯之后妻也,有三子。(芒卯)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爱慈(指芒慈)母。……前妻中子犯魏王令当死。慈母忧戚悲哀,带围减尺,朝夕勤

  • 颜乐

    同“颜回乐道”。宋张九成《秋兴》诗:“田园爱潜归,箪瓢识颜乐。”【词语颜乐】   汉语大词典:颜乐

  • 三呼渡河

    宗泽不忘恢复事。宗泽(1059-1128年)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哲宗元祐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任磁州(今河北磁县)知州。这时金兵已渡过黄河,直逼东京(今河南开封)。宗泽赴任后募集义

  • 攫金

    《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扑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淮南子.氾论训》亦记其事。后因以“攫金”

  • 钧天所

    源见“钧天广乐”。指神话中天帝所居之所。喻宫廷。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笑语。知何许?旆卷青霓,来自钧天所。”

  • 写红叶

    同“题红叶”。宋晏幾道《诉衷情》词之四:“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 掷金声

    同“掷地金声”。清吴伟业《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玄都对管城。”【词语掷金声】   汉语大词典:掷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