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首尾相应

首尾相应

首尾:即前后。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钟传的事迹。杜洪,原为鄂州(今湖北武汉)伶(líng玲)人(即戏剧演员)。钟传,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原为豫章地区的低级武吏。在唐末藩镇混战中,二人分别纠集了自己的势力。中和二年(883年)钟传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占领了洪州,被唐僖宗任命为镇南节度使。光启二年(886年)杜洪也乘虚进入鄂州,自称节度留后,也被唐僖宗拜为节度使。后来二人都遭到了杨行密的袭击。为了摆脱杨行密,他们便互相协同,首尾相应,并同时向朱温求救。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大败杨行密。

【出典】:

旧五代史》卷17《梁书十七·杜洪传》231页:“及为杨行密所攻,洪、传首尾相应,皆遣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朱友恭赴之,大破淮寇于武昌,二镇稍宁。”

【例句】:

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全传》84回:“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首尾相应,循环无端,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


主谓 ①作战时军队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语本《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明史·刘应节传》:“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此百年之利也。”△多用于描述战事方面。 →首尾相救 ↔声东击西②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褒义。多用于称赞诗文的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虎头蛇尾。 也作“首尾相赴”、“首尾相援”。


【词语首尾相应】  成语:首尾相应汉语词典:首尾相应

猜你喜欢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太上:最上,最高。 最高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就叫做“三不朽”。 表示古人极端重视立德、立功和立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 向平心

    同“向平之愿”。清黄景仁《重游齐云山》诗:“终当粗毕向平心,来向云中抱云住。”

  • 魏花

    同“魏紫”。宋苏轼《与刘景文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枇是乡人。”【词语魏花】   汉语大词典:魏花

  • 林宗垫雨巾

    源见“林宗折巾”。指林宗遇雨垫一角之巾。清张问陶《题黄左田同年为吴子华仿石田翁全庆堂玩月卷子》诗:“乱头粗服偏神似,肯仿林宗垫雨巾?”

  • 荆妻

    源见“荆钗布裙”。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宋刘克庄《盖竹庙》诗:“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荆妻亦别无生育。如今回去,意欲寻个螟蛉之子。”【词语荆妻】   汉语大

  • 挂朝衣

    源见“挂冠”。指弃官。宋陆游《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诗:“早挂朝衣归去是,贵人谁记接茵凭?”

  •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按照礼法,只听说学生来就老师受业,没听说老师去就学生授业。 古代表示尊师重道。语出《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孔颖达疏:“凡学之法,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韩诗外传

  • 御风

    源见“列子御风”。指仙道乘风飞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宋王识《水调歌头.观星》词:“凉生殿阁,泠然邀我御风行。”【词语御风】

  • 茹鱼去蝇

    茹鱼:即腐鱼,用腐鱼驱赶苍蝇,喻方法不对头。《吕氏春秋.功名》:“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其他 茹鱼,腐臭的鱼。用臭鱼驱赶苍蝇,苍蝇反而越来越多。比喻做事方法不对,结果适得其反。《吕氏春秋·功名》

  • 得桂

    源见“郤诜丹桂”。谓科举及第。唐李端《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诗:“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蘋。”宋梅尧臣《重送祖择之北使》诗:“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词语得桂】   汉语大词典:得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