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鞭长莫及

鞭长莫及

形容由于条件不具备,力不从心。比喻力所不及。公元前595年,楚庄王率兵攻宋。次年春,宋国告急于晋,晋景公打算率兵救援。晋大夫伯宗说,不行。古人说,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上天正在保祐楚国,不能和他竞争。晋国即使强盛,也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河流湖泊还容纳污泥浊水,山林草野里也暗藏毒虫猛兽,美玉也往往含有瑕疵,国君有时也要忍辱负重,这是上天的常道,您还是不要匆忙发兵吧。晋侯听了,就停止发兵,而只派一个使臣前往宋国,鼓励他们自行与楚国作战。

【出典】: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例句】:

南朝·梁·沈约《宋书·徐爰传》:“羽林鞭长,太仓遥阻,救援之日,势不相及。” 清·昭《啸亭杂录·续录·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主谓 及,到。虽然鞭子很长,但打不到马的肚子上。后用来比喻力所不能及。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叶志坚《杂色雨》:“儿子身无专长,单纯依靠父母力量把儿子扶上马,那是十分吃力的。何况许多事~呢。”△用于无能为力。→力不从心 ↔绰绰有余


【词语鞭长莫及】  成语:鞭长莫及汉语词典:鞭长莫及

猜你喜欢

  • 罄竹难书

    罄:尽;竹:竹子。古代写字使用竹简,即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简,也书写不完。形容罪行之多。出自隋末李密写的告郡县书。李密事迹参见“死亡无日”条。李密参加了翟让领导的隋末农民起义军后,曾率领三万人占领了回洛

  • 文淑真人

    源见“南阳佳气”、“真人”。指汉光武。清徐夜《经严陵钓台》诗:“足消文淑真人气,直得狂奴故态名。”

  • 漆园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 漆园吏。”后以“漆园吏”代称庄子。唐独孤及《得柳员外书代书戏答》诗:“说剑常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宋梅尧臣《夏虫》诗:“寄言漆园吏,已知

  • 一丘自足

    源见“一丘一壑”。谓满足于退隐在野,放情山水。宋赵以夫《沁园春.次方时父》词:“喜支离得佚,散材可寿,一丘自足,万象中涵。”

  • 潘郎鬓

    源见“潘安白发”。谓头发早白。多借指年华流逝,身心早衰。宋史达祖《齐天乐.白发》词:“秋风早入潘郎鬓,斑斑遽惊如许。”明唐顺之《十五夜旅怀》诗:“镜有潘郎鬓,囊无季子裘。”【词语潘郎鬓】   汉语大词

  • 陶潜归去来

    同“陶令归去来”。唐高適《封丘作》诗:“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 换鹔鹴裘

    同“典鹔鹴裘”。宋刘筠《欢石集贤饮》诗:“鲁壁休分科斗字,蜀都且换鹔鹴裘。”

  • 赋上林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赋奏,天子以为郎。”赋即《上林赋》。汉朝文士司马相如因上赋(即

  • 情见于词

    见“情见乎辞”。[例]王博士从国外寄回一封信,思念祖国的拳拳之心,~。

  • 曹社之谋

    《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强,许之。”社宫,社庙,帝王、诸侯社祭之所。传说,西周时,曹国有人梦见一伙君子站在社庙墙外,商议灭亡曹国的事。此中曹叔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