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鞭石成桥

鞭石成桥

同“驱石驾沧津”。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猜你喜欢

  • 颍上田

    源见“箕山之节”。借指隐居之处。宋文天祥《和曹倅赋别》:“未了醉翁事,重寻颍上田。”【词语颍上田】   汉语大词典:颍上田

  • 跫然

    源见“空谷足音”。原以形容脚步声,后以指喜悦貌。宋沈遘《谢人投书》:“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词语跫然】   汉语大词典:跫然

  • 痴绝

    源见“长康三绝”。指人有痴气或不合流俗。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才疏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词语痴绝】   汉语大词典:痴绝

  • 击筑人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明陈子龙《春晚王京兆邀游城南韦园》诗之三:“我思击筑人,萧条千里暮。”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三更忽遇击筑人,无故悲歌必有因。”【词语击筑人】   汉语大

  • 八斗才

    唐.李延寿撰《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云:‘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三国魏曹植字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博识安足继之。’”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

  • 章甫缝掖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逢,通“缝”。章甫,商代的一种冠,后用以称儒者之冠。缝掖,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后遂以“章甫缝掖”指儒者或儒家学说。明高启《送吕山人入道序

  • 彩服

    同“彩衣娱亲”。唐杜甫《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诗:“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于堂前?”【词语彩服】   汉语大词典:彩服

  • 回身县尉

    晋.裴启《语林》:“商则任廪丘尉,性廉洁,县令、丞多贪。因宴会舞,令、丞舞皆动手,尉则回身而已。令问其故,则曰:‘长官动手,赞府亦动手,尉更动手,百姓何容活耶?’人皆大笑,嘲曰:‘令、丞俱动手,县尉止

  • 阴符发箧

    源见“悬梁刺股”。将《太公阴符》从书籍中取出。意谓习武建功。清黄遵宪《庚午中秋始识罗少姗》诗:“试寻黄屋左纛旧霸业,《阴符》发箧温韬钤。”

  • 靡然顺风

    源见“风行草偃”。谓望风顺从。唐张说《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幅员万里,驯致九译,诏书下日,靡然顺风。”见“靡然向风”。唐·张说《广州都督岭南按察五府经略使宋公遗爱碑颂》:“幅员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