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降志辱身

降志辱身

降低志气,辱没身分。 表示与世俗合流。语出《论语.微子》:“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三国.魏.王粲《为刘荆州谏袁谭书》:“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宋.萧常《续后汉书》卷二七:““步骘遭时乱离,能降志辱身。”清.全祖望《赠钱公子二池展墓闽中序》:“在昔竹垞先生之论独漉山人也,以为降志辱身,终当登之逸民之列。”清.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征》:“且惟数十年士君子徒尚空谈,清流养望,以办详务为降志辱身,攻击不遗余力。”易宗夔《新世说.方正》:“臣虽愚陋,其于希荣慕禄,降志辱身之事,往往不待禁戒而自绝于心。”


并列 降低自身的理想,委曲自己的身份。语出《论语·微子》:“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后汉书·刘表传》:“仁君当~,以济事为务。”△贬义。多用于人缺乏志气方面。


【词语降志辱身】  成语:降志辱身汉语词典:降志辱身

猜你喜欢

  • 颜长山舌

    《新唐书.颜杲卿传》:“禄山至陕,闻兵兴(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兴兵抵抗安禄山叛军,),大惧。使史思明等率平卢兵渡河攻常山,蔡希德自怀会师。不涉(到,经历)旬,贼急攻城。兵少,未及为守计,求救于河东,承业

  • 汉皋解佩

    《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波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又《文选.郭璞〈江赋〉》:“感交甫之丧珮。”李善注引《韩诗内传

  • 它山之石

    它山:别的山。《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

  • 鼎湖悲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哀悼帝王崩逝。元郑元祐《飞龙亭》诗:“方蒙宣室召,忽抱鼎湖悲。”

  • 斗百草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避毒气。”古代民俗,於五月五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后常用为节日郊游之典。宋.

  • 书种

    读书种子,指把读书作为世业让子弟代代传下去。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书种文种》条:“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其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

  • 口血未干

    口血,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以示信守,称为口血。口血未干,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公元前565年,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楚国又

  • 孟尝还珠

    源见“合浦珠还”。称赞地方官政绩卓著。唐李瀚《蒙求》:“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 跨凤乘龙

    同“跨凤乘鸾”。明单本《蕉帕记.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并列 跨上凤,乘着龙。形容得意之形。明·单本《蕉帕记·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褒义。也作“跨凤乘鸾”。【词语

  • 击唾壶

    同“唾壶击缺”。清归庄《与侯彦舟书》:“弟病废之人,泥涂自甘,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词语击唾壶】   汉语大词典:击唾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