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铛脚刺史

铛脚刺史

铛(chēng撑),三足锅。三刺史鼎足而立。比喻一些地方官吏善于治理,能为民兴利除害。典出唐薛大鼎事迹。薛大鼎,唐蒲州汾阳(今山西荣河县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唐高祖起兵反隋后,薛大鼎于龙门晋谒,为高祖献策,授大将军府察非掾。复出为山南道副大使,他在这里,开设屯田,积聚粮食。后为沧州刺史,大有政绩。他浚治淤塞已久的“无棣渠,使之直通沧海。当地老百姓歌颂说:“新沟开通,水运便利。直通沧海,有渔盐之利。昔日徒步而行,今日车马奔驰。美哉薛公德政,四民均沾其利。”又大兴水利,疏通长芦、漳、衡三渠,使洪水不为害。当时,郑德本为瀛州刺史、贾德颐为冀州刺史。二人也都以善于治理得名。河北一地有三个好刺史,故当地人称之为“铛脚刺史”。

【出典】:

新唐书》卷197《循吏·薛大鼎传》5621-5622页:“(大鼎)累徙沧州。无棣渠久廞xīn欣)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是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铛脚刺史’。”

【例句】: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邻。”


偏正 唐代的清官良吏。《新唐书·薛大鼎传》:“高祖时迁浩州刺史,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在冀州,皆有诏名,河北称~。”△用于官吏方面。


【词语铛脚刺史】  成语:铛脚刺史汉语词典:铛脚刺史

猜你喜欢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性欲。 饥饿思饮食,成年思婚配,这是人生的重大欲望。 意谓具有食欲和性欲,是人类的本性。参见〔食色性也〕条。语出《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颖达疏:“饮食男

  • 曳寒茧

    犹垂钓。寒茧:指钓丝。唐代陆龟蒙《江湖散人歌》:“手提孤篁曳寒茧,口诵太古沧浪词。”

  • 楚峡行云

    源见“巫山云雨”。谓男女合欢事。清董俞《青玉案.忆旧》词:“而今楚峡行云去,目断鸿笺春又暮。”

  • 咳唾

    同“咳唾成珠”。《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大王诚赐咳唾,使得尽死,汤禹所以成大功也。”唐李白《妾薄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词语咳唾】   汉语大词典:咳唾

  • 苏生节

    同“苏武节”。清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诗:“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词语苏生节】   汉语大词典:苏生节

  • 赤马劫

    源见“马羊劫”。指国难。元张翥《画马》诗:“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词语赤马劫】   汉语大词典:赤马劫

  • 郢质

    源见“郢匠挥斤”。指被匠石挥斧削尽鼻端白泥而立不失容的郢人。比喻合作无间的知音。《晋书.嵇康传》:“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词语郢质】   汉语大词典:郢质

  • 东风射马耳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东风射(吹)马耳(一说菜名),比喻掉头不顾,无所动心。后以此为听了无动于衷的典故。清.黄小配《廿

  • 桑间濮上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淫靡之音。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 濮上之音尔。”

  • 声气相求

    源见“同声相应”。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主谓 原为同类事物相互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