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

犹言处境艰难。清许葭村《与致仕太仆祝》: “视彼逐市朝、进退维谷者,相去奚啻霄壤! ”●《诗·大雅·桑柔》: “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谮: 不信。胥: 相。榖: 善。相传周厉王好利,大臣芮良夫劝谏不听,便作《桑柔》诗,以讽厉王暴虐,小人得势,贤人被逐而陷入深谷之中。


主谓 进退都处于困难之中。比喻处境窘迫困难。语出《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高阳《粉墨春秋》:“整天空袭警报不断……到香港的人,如果当地没有亲友可以投靠,便陷入了~的窘境。”△一般表示用于陷入窘境,无所依靠。→进退两难 左右为难 ↔畅行无阻左右逢源 进退自如。也作“进退唯谷”、“进退惟谷”。


进退都陷于困难境地谓之 “进退维谷”。

“维”,语助词。“谷”呢? 有困境之义吗?

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谓之 “谷”,此处自然行走不便,因以比喻困境。所以 “进退维谷”,讲的就是进退都陷于困境。

此语出自 《诗·大雅·桑柔》: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传:“谷,穷也。”穷、困义通。笺: “前无明君……故穷也。”疏引王肃云: “进不遇明君,退不遇良臣,维以穷。”

清·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以 “谷”为 “榖”之借字,释为“善”,意指进退两难善全。意虽同,然以 “谷”通 “榖”则非。因“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前两句即是 “朋友已谮 ( 不信任) ,不胥以榖 ( 不相与善) ”。诗文不可能前句用本字,后句用借字,故马说未允。


【词语进退维谷】  成语:进退维谷汉语词典:进退维谷

猜你喜欢

  • 身无长物

    源见“平生无长物。谓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指随身没有带钱财或贵重物品。也形容很贫穷。”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賸义》:“好在我身无长物,就带了那管秃笔,跑到了上海地方,东涂西抹,藉资糊口。”主谓 长物,指

  • 空谷足音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成玄英疏:“忽闻他人行声,犹自欣悦。”后因以“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信或言论。明宋濂《送戴原礼还浦阳序》:“后世官寖失职,故于其术每择之不精,

  • 凝闭

    《文选.张协〈七命〉》:“天凝地闭,风励霜飞。”李周翰注:“天凝,谓霜也;地闭,谓冰也。”后因以“凝闭”谓天寒地冻。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去冬凝闭,今春严劲;雪似琼田,凌如盐浦。”【词语凝闭】

  • 持螯

    同“持螯把酒”。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词:“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高旭《对菊感赋》诗:“聊复持螯且自夸,万千心事乱如麻。”

  • 渐离击筑

    源见“燕市悲歌”。形容悲壮凛然的气概。《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

  • 下水船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裴廷裕,乾宁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为下水船。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水。’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

  • 开卷有得

    指读书有所得益。晋代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开卷有益”。《宋书·陶潜传》:“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便欣然忘食。”【词语开卷有得】  成语:开卷有得汉

  • 为山

    源见“功亏一篑”。喻建功立业。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词语为山】   汉语大词典:为山

  • 璧池

    同“璧水”。唐罗隐《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诗:“璧池清秩访燕台,曾捧瀛洲札翰来。”明何景明《观石鼓歌》:“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词语璧池】   汉语大词典:璧池

  •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淮。晋代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偏正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有如生命谁也离不开谁。语本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