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凫楚乙

越凫楚乙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认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比喻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南朝时,佛教盛行,道家也不示弱。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事迹见“量体裁衣”条)作《门律》,其中有调和佛道之语,欲使二者归一。他说:“道和佛,本投合无间,别无二异。我曾见佛道之人与儒家、墨家之徒辩论,也看到佛道之间争论不休。过去,曾有鸿雁从高空飞过,由于距离太远,越人以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虽然人有来自楚、越之分,但鸿雁却是固定不变的。”欲以此说明佛、道虽表面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出典】:

南史·顾欢传》卷75,1879页:“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作《门律》云:‘道之与佛,逗极无二……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并列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以为野鸭,楚人以为燕子。语本《南史·顾欣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紫萼《李韧兰》:“~休题品,识字何曾为近名。”△贬义。用于比喻由于认识主观片面,而各执一词,对事物作出错误的判断。


【词语越凫楚乙】  成语:越凫楚乙汉语词典:越凫楚乙

猜你喜欢

  • 一匡九合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史记.齐太公世家》:“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张守节正义:“匡,正也。一匡天下,谓定襄王为太子之位也。”后因以“一匡九合”

  • 视死犹归

    见“视死如归”。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血刃之祸,于是将起。”【词语视死犹归】  成语:视死犹归汉语大词典:视死犹归

  • 弄斧班门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参见:○班门弄斧见“班门弄斧”。《儒林外史》28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了。”【词

  • 含哺乐

    同“含哺鼓腹”。清郑燮《真州八首属和纷纷皆可喜》诗:“野老何知含哺乐,优游化日来何迟?”

  • 雀屏射目

    源见“锦屏射雀”。指选婿或求婚成功。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雀屏射目夸连中,不劳丝幕更牵红。”【词语雀屏射目】   汉语大词典:雀屏射目

  • 伊尹佐治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称赞贤相辅国。三国 魏曹植《殷汤赞》:“桑林之祷,炎灾可偿。伊尹佐治,可谓贤相。”

  • 唾面

    同“唾面自干”。明归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论》:“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词语唾面】   汉语大词典:唾面

  • 张祜诗牌

    唐.张祜《题灵彻上人旧房》诗:“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秋风吹叶古廊下,一半绳床灯影深。”唐代是近体诗及古风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凡名胜古迹,寺宇庙院、游人往来之所,壁上均设木板,供人留题

  • 格于上下,光被四表

    见〔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 三尺剑

    《史记.高祖本纪》:“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西汉王朝建立后,淮南王黥布起兵谋反。刘邦率军征讨,被流矢射中,伤病不起。吕后请来名医为刘邦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