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赐环

赐环

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反绝,谓反其将绝者。”后以“赐环”谓放逐之臣遇赦召还。唐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明陈汝元《金莲记.闻系》:“轼儿谪任武林,未获赐环消息。”


【典源】《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 (境)。为坛位,乡 (向) 国而哭。”孔颖达正义曰:“此大夫士三谏而不从,出在竟上,大夫则待放三年,听于君命,若与环则还,与玦便去。”《穀梁传·宣公二年》:“赵盾入谏,不听,出亡,至于郊。”注:“礼三谏不听则去;待放于竟,三年,君赐之环则还,赐之玦则往。”《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今译】 古时臣子获罪,在国境上等待君命三年,如国君赐予玉环,则表示允许返还,重新为官; 如赐予玉玦,则表示不许返还彻底决绝。

【释义】 后以此典指放逐之臣被赦罪召还。

【典形】 赐大夫环、赐环、环赐、肆予环。

【示例】

〔赐大夫环〕 唐·柳宗元《酬韶卅裴曹长使君》:“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赐环〕 宋·陆游 《题馆中直舍壁》:“几年憔悴去清班,敢辱君恩误赐环。”

〔环赐〕 明,沈寿民《访姜如农城北》:“龙归天上驭,环赐梦中身。”

〔肆予环〕 宋·张孝祥《刘舍人》:“肆予环而召归,当告册而爰立。”


【词语赐环】   汉语词典:赐环

猜你喜欢

  • 锦归

    同“衣锦还乡”。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忆昔先朝朱买臣守会稽,司马相如持节锦归。”《再生缘》第四二回:“翁婿锦归威凛凛,齐回湖 广与江南。”【词语锦归】   汉语大词典:锦归

  • 五朵

    同“五云字”。宋张炎《塞翁吟.友云》词:“休题五朵,莫梦阳台,不赠相思。”

  • 千里足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六章:“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古人认为良马善奔跑,一日能行千里,故称良骥为千里足。后以“千里足”常比喻人之贤才。唐.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 乘轩宠

    源见“乘轩鹤”。喻指朝廷的宠爱。唐孔德绍《赋得华亭鹤》诗:“华亭失侣鹤,乘轩宠已衰。”

  • 弋者何篡

    汉.扬雄《法言.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晋.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鸿,大雁。弋,古代以绳系在箭上射猎。篡,夺取,取得。大雁高飞,射猎者不能射中而取得,

  • 折戟沉沙

    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诗是诗人的凭吊赤壁的怀古之作。前二句以“沉沙折戟”之磨洗引起怀古之想,后二句以设想的方式,从历史的反面去推断赤

  • 吉光裘

    源见“吉光片羽”。用吉光毛皮制成的衣服。亦泛指极其珍贵的裘服。《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词语吉光裘】   汉语大词典:吉光裘

  • 一身是胆

    亦作“浑身是胆”。形容人非常勇敢有胆量。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相持汉中。蜀将黄忠率兵攻打曹操运粮军队,逾期不回。赵云(事迹见前“偃旗息鼓”条)遂率数十骑前去接应,适逢曹军大至。赵云

  • 濯冠缨

    同“濯缨”。宋林正大《括江神子》词:“时向百花,潭水濯冠缨……园翁溪友总比邻,酒盈尊,肯相亲。”

  • 苏门

    源见“苏门长啸”。本为河南省 辉县山名。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因以为孙登的代称。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唐庞德公鬼《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