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州路恸

西州路恸

晋书.谢安传》:“羊昙(谢安的外甥,善歌唱)者,太山(郡名,同泰山,地在今山东省泰安一带)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谢安镇守新城,病重还都城建康时,从西州门入城,故羊昙在谢安死后,就不由西州路经过。)。尝因石头大醉(在石头城喝醉了酒。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濒临大江),扶(沿着)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处华屋,零落归山丘。’(见曹植乐府诗《箜篌引》。)恸哭而去。”

谢安病重回京行经西州门,他自以东山之志不遂,深自慨叹。谢安生时喜欢并器重羊昙,安死后羊昙极为悲痛,他不愿触景伤情,故每次外出或者回来的时侯,都不愿从西州门经过。

后因以“西州路恸”的典故。比喻悲悼故人亡友的感伤情怀。董必武《哭潘怡如》诗四首之二:“再过西州门首路,也应恸哭恨难摅(音shū,发抒)。”


猜你喜欢

  • 斧柯烂尽

    源见“柯烂忘归”。表示光阴流逝,时间漫长。明张简《醉樵歌》:“斧柯烂尽不成仙,不如一醉三千日。”

  • 知津

    源见“问津”。比喻认识人生道路。唐许敬宗《安德山池宴集》诗:“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词语知津】   汉语大词典:知津

  • 三端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五章:“鸟之美羽勾喙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腴,此指鱼腹下的肥肉)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文士之笔

  • 梅公去汉

    源见“吴市隐”。谓遁隐以避乱政。宋陆游《梅子真泉铭》:“梅公之去汉,犹鸱夷子之去越也。”

  • 睚眦之怨必报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怒目而视,借指极小的怨恨)之怨必报。”别人发怒时对自己瞪一下眼,这样一个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后因以“睚眦‘之怨’必报”用为形容心胸狭小,报复

  • 江妃玉佩

    源见“汉皋解佩”。借指定情信物。唐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诗:“江妃玉佩留为念,嬴女银箫空自怜。”

  • 执柯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以“执柯”指作媒。明沈受先《三元记.托媒》:“你聘财若出银百两,管教今夜便成双,与你执柯,期取弄璋。”【词语执柯】   汉语大词典:执

  • 掷瓦

    《晋书.潘岳传》:“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晋代文学家张载字孟阳,貌丑,出行常遭小儿掷瓦。后因用作咏丑男子的典故。唐.李瀚《蒙求》:“孟阳掷瓦,贾氏如皋(见“射雉笑”,贾大夫亦丑男

  • 挽日挥戈

    源见“挥戈回日”。喻指为挽救国家危局而致力。吴恭亨《得君复上海书却寄二首》之一:“挽日挥戈人扰攘,看山觅句我蹉跎。”

  • 林下风韵

    同“林下风气”。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林下风韵,是谓秀中现雅。”见“林下风气”。明·徐渭《跋书卷尾一》:“谢道韫,虽是夫人,却有~,是谓秀中现雅。”【词语林下风韵】  成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