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袍泽

袍泽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袍:长袍;泽:借为“襗”,内衣。旧时军人相称为“同袍”,也称相互间的友谊为“袍泽之谊”。


旧时军人相称为 “同袍”。“袍”、“泽”均为衣服名。二字连言为 “袍泽”,谓相互之间的友谊 ( 袍泽之谊) 。

此语源于 《诗·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戟 ( jí) ,与子偕作。”泽,笺作 “”,云 “亵衣,近污垢”。泽为“”之借字。

诗言 “同袍”、“同泽”,故形成 “袍泽”一语。“袍”、“泽”亦可 “同”( 共穿) ,故友情可见。为什么 “袍泽”谓友谊,缘由如此。

袍泽”一语,今多用于同乡之间,因同在一个部队 “同袍”、“同泽”,彼此就像老乡一样,故 “同乡袍泽”即谓 “同乡之谊”。俗谓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即因 “同乡袍泽”之故。而 “袍泽之谊”,则泛指一切友谊。


【词语袍泽】   汉语词典:袍泽

猜你喜欢

  • 得体

    《礼记.仲尼燕居》:“官得其体。”孔颖达疏:“体谓容体,谓设官分职,各得其尊卑之体。”后因以言行得当、恰如其分为“得体”。《旧唐书.吕元膺传》:“元膺学识深远,处事得体,正色立朝,有台辅之望。”【词语

  • 冶叶倡条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燕台春》:“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冶叶,艳丽的柳叶;倡条,美如倡优腰肢的柳条。本指杨柳枝叶,后借指妖艳的歌妓。宋.欧阳修《欧阳文忠集.玉楼春》词:“倡条冶叶恣留连,

  • 含朱冲事

    参见:罗威饲犊

  • 初平石

    源见“叱石为羊”。借指山石。前蜀贯休《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耕避初平石,烧残沈约楼。”

  • 芝艾并焚

    同“芝艾俱焚”。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主谓 芝艾,两种植物,分别比喻好坏两方面。比喻优劣、贵贱、贤愚等同归于尽。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

  • 斜阳巷陌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后因以“斜阳巷陌”形容荒凉冷落之景。宋陈允平《齐天乐.泽国楼偶赋》词:“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宋张炎《赵文升索赋散乐妓

  • 衣衾藏李固

    《后汉书.李固传》:“冀乃……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丧不去。……南阳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怜之,乃听

  • 抢榆

    同“抢榆枋”。南朝 梁何逊《穷鸟赋》:“时复抢榆决至,触案穷归。”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顾我抢榆者,莫能翔青冥。”宋陆游《龙钟》诗:“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词语抢榆】   汉语大

  • 乘骢

    同“乘骢马”。唐杜甫《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词语乘骢】   汉语大词典:乘骢

  • 袁公地

    《南史.袁湛传》附《袁粲传》:袁粲子景倩。“加中书令,又领丹阳尹。粲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物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得意,悠然忘反。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