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全面理解。 指融合领会各种说法,贯穿前后,全面理解。陈立,字卓人,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任曲靖(今云南曲靖县)府知府。陈立广博查考刊载的古籍,凡是唐朝以前有关《春秋公羊传》的古代释义以及清朝各儒家解说《春秋公羊传》的,选择精要,文语详细。从开办以来近三十年,原始稿本长编刚刚具备。他回到南方家乡后,贯穿前后,整理齐全、层层深入,融合领会各种说法,写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出典】:

清史稿》卷482《儒林传三·陈立传》13294页:“立乃博稽载籍,凡唐以前《公羊》古义及国朝诸儒说《公羊》者,左右采获,择精语详。草创三十年,长编甫具。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例句】: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一悼闻一多先生》:“单就读古书而论,固然得先通文字声韵之学;可是还不够,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dòu dìng豆定,食品堆叠的样子,比喻文辞的堆砌)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通的。”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五、六年下来,各家医书,无不精读,融会贯通,成了无师自通的名医。”


并列 融会,融合多方。贯通,贯穿前后。①把各方面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加以全面领会理解。宋·朱熹《答姜叔权》:“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以至于此。”张贤亮《小说中国》:“所以历代‘明君’都外尊儒术内用黄老,采取一种~的手法来治理国家。”△褒义。多用于教学研究。→触类旁通 兼容并蓄 熔于一炉 ↔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食古不化。也作“融汇贯通”、“融会通浃”、“融释贯通”、“融液贯通”、“淹会贯通”。②融洽没有隔阂。孙犁《〈秀露集〉后记》:“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日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日生活~。”△褒义。多用于描写彼此关系密切。→水乳交融 融为一体 如影随形 如胶似漆 ↔水火不容誓不两立 枘凿冰炭 枘凿方圆 格格不入


【词语融会贯通】  成语:融会贯通汉语词典:融会贯通

猜你喜欢

  • 重归鹤

    源见“辽东鹤”。喻久游返乡之人。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七:“残生却似重归鹤,退士浑如未见龙。”

  • 匪兕

    《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朱熹集传:“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旷野,而朝夕不得闲暇也。”兕,兽名。后因以“匪兕”为感叹徭役的典故。清魏源《关中览古》诗之二:

  • 攫金

    《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扑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淮南子.氾论训》亦记其事。后因以“攫金”

  • 盘中苜蓿

    同“盘堆苜蓿”。明王思任《辛酉迎春大雪简文长集复次东坡韵》:“帐里羔羊谁唤酒,盘中苜蓿可骄盐。”

  • 甑中尘

    同“甑中生尘”。宋辛弃疾《浣溪纱》词:“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 麟角凤毛

    泛指稀罕名贵之物。元王逢《奉寄兀颜子忠廉使》诗: “君侯素是骨鲠臣,麟角凤毛为世珍。” 参见:○麟角凤觜见“凤毛麟角”。《歧路灯》2回:“孝移见他品貌端正,言语清晰,不觉赞道:‘真是~,不愧潜老高雅。

  • 幼妇外孙

    源见“绝妙好辞”。妙、好二字的隐语。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幼妇外孙,可以披文相质。”

  • 轻车熟路

    同“驾轻就熟”。宋辛弃疾《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词:“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并列 在熟悉的路上驾着轻装的车子。形容很有经验或熟悉情况,做起来很不费力。语本唐·韩愈《

  • 浇汉狱

    源见“秦狱气”。谓以酒消除冤愤。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六:“美酒经时浇汉狱,愁肠终夜绕吴门。”

  •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见〔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