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绿帻卖珠儿

绿帻卖珠儿

绿帻(zé责):绿色头巾,是地位卑下的仆役的服饰。卖珠儿:贩卖珍珠的男孩子。绿帻卖珠儿指的是西汉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生女,人们又称她为窦太主,原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后陈午去世,馆陶公主守寡,50多岁了,爱幸董偃。当年董偃和母亲以贩卖珍珠为生,13岁时,跟着母亲来到馆陶公主家。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夸董偃长得漂亮。公主召见他,说:“我当你妈妈来抚养你吧!”就把董偃留在公主住宅中。让人教董偃读书,掌握计数、相马、驾车、射箭等技艺,并读了许多人物传记。董偃到18岁时,和公主关系密切,公主外出,董偃就为她驾车;公主回府,董偃就在内室侍奉。董偃为人温柔,待人和气,因为公主的缘故,许多王公显贵都乐于和他交往,在当地很有名气,人称“董君”。有一天,汉武帝来到公主家,公主穿上奴仆的服饰亲自下厨宰牲割肉款待武帝。主客刚一落座,武帝说:“我想见一见主人翁。”公主走下殿去,摘掉头上首饰和耳环,赤脚步行叩头道歉说:“臣妾行为不端,没脸面见人,对不起陛下,应当受极刑惩罚。如果陛下不把我进行治裁,我将叩头谢罪。”武帝下令免礼平身。公主穿上鞋,戴好首饰,起身,走到东厢房拉着董偃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戴着皮制套袖,跟着公主走上前去,趴在殿下。公主向武帝介绍说:“馆陶公主的厨师董偃冒死来拜见皇上。”后以“绿帻卖珠儿”为典,咏王公显宦家中的男宠,或指贵族轻薄子弟。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53、2854、2855页:“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páo袍,通“庖”)人臣董偃昧死再拜谒。’”

【例句】: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唐·李白《古风》之8:“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帝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唐·吴融《赠李长史歌》:“卖珠曾被武帝问,熏香不怕贾公知。” 清·黄景仁《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典源】《汉书·东方朔传》:“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 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庖) 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驩乐。”

【今译】 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年五十余岁,爱幸董偃。原先董偃与他母亲以卖珍珠为生,十三岁时随母进出馆陶公主家。馆陶公主见董长得俊秀,将其留在府中,让人教他各种技艺、读书,与公主形影不离。因为他受公主宠幸,王公显贵都与其交游,名气很大,称为董君。后来武帝去馆陶公主家,公主殷勤迎接,武帝说:“我想见见主人翁。”公主连忙取下首饰,叩头请罪,说:“我做了脸面无光的事,实在有死罪。”武帝赦免了。公主亲自去东厢将董偃带上来,董偃戴着侍役的绿头巾,做厨子的打扮,伏在殿下,公主引见说:“馆陶公主厨人董偃冒死拜谒。”董偃叩头谢罪,武帝让他起来,叫他穿好衣冠上坐。公主亲自端菜递酒。武帝不叫董偃的名字,称他主人翁,饮宴十分欢乐。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王公官宦家的男性内宠; 或借指帝王亲近的内臣。

【典形】 董偃鬻珠、绿帻厨人、卖珠儿、卖珠轻薄儿、主人翁、谒董君、冠绿帻。

【示例】

〔董偃鬻珠〕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绿情厨人〕 清·黄景仁 《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卖珠儿〕唐·李商隐《井泥》:“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卖珠轻薄儿〕 唐·李白 《古风》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自马骄且驰。”

〔主人翁〕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猜你喜欢

  • 呜呼哀哉

    原作“于乎哀哉”,为伤痛之辞。旧时祭文中常用以对死者的悲悼。后亦借以指死亡或事情完结,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诗经》里有首讽刺周幽王的诗,诗人看到国势衰败,回忆西周初年的鼎盛局面时说,从前祖先受天命,

  • 羊真孔草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袁昂古今书评》:“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绝妙。”南朝宋羊欣擅长楷书,孔琳之善长草书,名重一时,故二人并称为“羊真孔草”。清.李渔《意中缘.画遇》:“若要古人的,有羊真孔

  • 三折肱为良医

    《左传.定公十三年》:“二子将伐公。齐 高彊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三折肱为良医”原谓

  • 朱陈好

    同“朱陈之好”。明姚夔《送卧雪处士南归》诗:“葭莩不弃朱 陈好,松柏能坚管 鲍知。”

  • 一现昙华

    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三:“翻成薄命红颜女,一现昙华惹世疑。”参见“昙花一现”。见“昙花一现”。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3:“翻成薄命红颜女,~惹世疑

  • 画空寻迹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忘瑕第二十六》(卷五):“荆岫之玉,必舍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颣(lèi疵),然驰光于千里,飞价于侯王者,以小恶不足以伤其大美也。今忌人之细短,忘人之所长,以此招贤,是画空而寻迹

  • 老子犹龙

    源见“老龙”。谓老子之道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莫测。宋陆游《读老子传》诗:“但说周公曾入梦,宁于老子叹犹龙。”高旭《马小进以诗见赠次韵答之》:“老子犹龙差解事,一丘之貉倍堪哀。”

  • 岩滨

    源见“拔才岩穴”、“渭滨垂钓”。指贤德才士隐居之处。《南齐书.顾欢传》:“朕夙旦惟夤,思弘治道,伫梦岩滨,垂精管库,旰食萦怀,其勤至矣。”【词语岩滨】   汉语大词典:岩滨

  • 烟霞癖

    同“烟霞痼疾”。前蜀贯休《别卢使君归东阳》诗之二:“难医林薮烟霞癖,又出芝兰父母乡。”【词语烟霞癖】  成语:烟霞癖汉语大词典:烟霞癖

  • 四铁御史

    明代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嘉靖进士。以行人(掌传旨册封等事)出劳王守仁军,遂执贽为弟子。后擢升为南京御史。他曾上疏揭发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奸状,触帝怒,下狱论死。朝审时要冯恩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