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紫玉成烟

紫玉成烟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死,葬阊门之外。三年重归,……具牲币,往吊于墓前。玉魂从墓出,见重,……乃左顾宛颈而歌……歌毕,歔欷流涕,要重还塚。……重感其言,送之还塚。玉与之饮讌,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塚取物,讬以鬼神。’趣收重。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粧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齊牲币,诣塚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塚,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之女紫玉,欲嫁韩重,吴王不答应,玉气结而死。后韩重学毕回来吊墓,紫玉与重墓中相会,成夫妇之礼。吴王以盗墓罪捉拿韩重,韩逃脱后到塚前哭诉。紫玉魂说吴王释韩。玉母出抱持,玉忽化为烟灭。后以此用为男女生死情缘的典故。清吴伟业《萧史青门曲》诗:“青萍碧血它生果,紫玉魂归异代缘。”


【词语紫玉成烟】  成语:紫玉成烟

猜你喜欢

  • 启体

    同“启手启足”。《后汉书.崔骃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书.谢瞻传》:“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词语启体】   汉语大词典:启体

  • 及肩之墙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鲁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称赞子贡的学问道德胜过孔子。子服景伯把此事告诉

  • 双台

    源见“羊裘钓”。指富春山的东、西二钓台,传说为东汉严光隐居钓鱼处。唐方干《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诗:“林中夜半双台月,洲上春深九里花。”原注:“严光钓台渚有东西台。”后多借指高士隐居之处。元 杨维祯《

  • 新亭风景

    源见“新亭对泣”。指忧国忧时的凄惨景象。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柳亚子《哭周实丹烈士》诗:“新亭风景今非故,遗恨悬知目尚瞋。”

  • 五树松

    同“大夫松”。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水奠三川石,山封五树松。”

  • 形影不离

    见“如影随形”条。主谓 形体和影子一样分不开。形容如影之随形,极其亲䁥。语本《吕氏春秋·首时》:“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指老舍《四世同堂》(补篇):“那一老一少向来~。”△常用

  • 高宗梦

    源见“拔才岩穴”。指殷高宗梦得贤相。泛指君王求贤。宋王庭珪《蝶恋花.赠丁爽丁旦及第》词:“杨柳江头春色暮,白马青衫,两郡文章主。只恐远方难久住,高宗梦觉思霖雨。”【词语高宗梦】   汉语大词典:高宗梦

  • 调梅

    同“调羹鼎”。唐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词语调梅】   汉语大词典:调梅

  • 垣翰

    源见“藩垣”。比喻屏障辅翼。唐白居易《除某官王某魏博节度使制》:“为我垣翰,永孚于休。”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方镇乃国之垣翰,禁卫实予之爪牙。”亦借指卫国的重臣。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失守》:“

  • 暗室不欺

    《梁书》卷四《简文帝纪》:“太宗见幽絷,题壁自序云:‘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古人认为作人的美德是:即使在无人看见的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