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紞鼓留公

紞鼓留公

源见“五鼓之歌”。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受民爱戴。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典源】《晋书·邓攸传》:“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dan) 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 (一作挽) 不留,谢令推不去。’”

【今译】 晋代邓攸任吴郡太守, 为政清明,甚受百姓爱戴,当时称为中兴良守。后来因病离任,郡中几百万送迎钱,他一钱不受。数千百姓牵拉住邓攸的船,使之不能开行,邓攸只好趁半夜悄悄离去。当地百姓唱到:“咚咚敲打着五鼓,鸡叫了天色欲曙。邓侯啊拖也拖不住,谢令却推也推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受百姓爱戴。

【典形】紞鼓留公、紞如五鼓、扁舟挽不回、五鼓之歌、县鼓应鸡鸣、怨不留、吴儿怨不留。

【示例】

〔紞鼓留公〕 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 湖山得意且徘徊。”

〔紞如五鼓〕 宋·苏轼《宿海会寺》:“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扁舟挽不回〕 宋·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

〔五鼓之歌〕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岂直邓攸清白,见称五鼓之歌; 刘宠廉能,名为一钱之郡。”

〔县鼓应鸡鸣〕 唐·王维《送方城韦明府》:“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怨不留〕 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猜你喜欢

  • 杯里无蛇

    源见“杯弓蛇影”。谓无疑无惧,不惊不扰。清钱谦益《送马巽倩归会稽》诗:“杯里无蛇我所悉,水中有蟹哪能平?”

  • 夜绣

    同“衣绣夜行”。明袁宏道《悲哉行》诗:“古人悲夜绣,今我亦似之。”

  • 轩冕若浮云

    同“富贵浮云”。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视轩冕若浮云,弃妻孥犹脱屣。”

  • 愚公谷

    汉.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谷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 义伦清节

    《宋史.沈义伦传》:“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注:太宗名赵光义),止名伦。……建隆三年,迁给事中。明年春,为陕西转运使。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

  • 镊白

    《南史.齐本纪下》:“废帝郁林王……时年五岁,床前戏。高帝方令左右拔白发,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高帝笑谓左右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发者乎。’即掷镜、镊。”南朝齐高帝,曾拔白发,正

  • 仲宣怀土

    源见“王粲登楼”。谓身在异乡,思念故土。王粲,字仲宣。前蜀韦庄《江上逢故人》诗:“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 双鱼素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往返。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诗:“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

  • 半面不忘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李贤注引三国 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以“半面不忘”形容人聪

  • 三休

    汉.贾谊《新书》卷七《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春秋时,楚灵王造章华台,地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据说台很高,登台的人需休息三次方能到达顶上。后用为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