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

泛指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古代,墨家认为圣明君主都对乐持批判态度;而儒家对此则加以颂扬,而这是错误的。对此,作为儒家的荀子以为不然,他说,乐,是圣人高兴作的事情,同时可以使民心向善,感人肺腑,能够起到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所以自古以来,圣明之君都以礼乐引导教化人民而使其彼此和睦。

【出典】:

《荀子·乐论》:“墨子曰:‘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例句】: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并列 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与习俗。《荀子·乐论》:~,天下皆宁。蔡敦祺《林则徐》(上):“只是要~亦非朝夕能办到的。”△褒义。用于社会风气、习俗的变革方面。→时移俗易 改俗迁风 移风平俗 移风振俗 ↔安于现状 因聘守旧 抱残守缺 保残守缺。也作“移风改俗”、“移风革俗”、“移风易尚”、“易俗移风”。


【词语移风易俗】  成语:移风易俗汉语词典:移风易俗

猜你喜欢

  • 土木之变

    土木:土木堡,在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土木之变”,指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先后于1436-1449年、1457-1464年在位)征讨瓦剌(l6)军兵败被俘的事件。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

  • 诗婢

    源见“郑玄家婢”。指能诗的婢女。清 朱锡《幽梦续影》:“花是美人后身……抹丽,解事雏鬟也;木夫容,中年诗婢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〇六:“风雪盈裾好持赠,预教诗婢识江南。”【词语诗婢】   汉语

  • 学颦眉

    同“学捧心”。晋戴逵《放达为非道论》:“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

  • 青田白鹤

    同“青田鹤”。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青田白鹤丹田凤,婺女姮娥两相送。”

  • 嬴女乘鸾

    源见“乘鸾”。谓升仙。唐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 和氏泪

    同“和玉悲”。唐刘得仁《送友人下第归觐》诗:“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 嵇散挥弦

    源见“广陵散”。比喻人事凋零。清钮琇《〈觚賸〉序》:“嵇散挥弦,《广陵》之音欲绝。”

  • 列御寇

    源见“列子御风”。泛指乘风者。唐聂夷中《访嵩阳道士不遇》诗:“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

  •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哲夫:足智多谋的男人。城:指国家。哲妇:足智多谋的妇女。原指乱国的妇人褒姒。 足智多谋的男子能保家卫国,足智多谋的女子能使国家倾败。语出《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哲,谓多

  • 借箸代筹

    源见“留侯借箸”。指出谋献策。《老残游记》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连动 借用筷子作为筹码。形容代他人谋划策略。《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