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喻别离后思念恋人之情,后则泛指对亲人或朋友思念的殷切,古代民歌说,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天没见到她,却好象挨过三秋啦。【出典】:《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例句】:南朝
宋司马光《范景仁传》:“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沈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谓景仁为失韵。”后遂以“彩霓”为作诗用韵之典。明杨慎《咏端溪砚廿韵示儿》:“绮思生松黛,讹音辨彩霓
《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蘋蘩”泛指祭品。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
形容舞姿轻盈优美。翾风:飘风。清代洪升《长生殿.舞盘》:“逸体横生,浓姿百出,宛如翾风回雪。”【词语翾风回雪】 成语:翾风回雪
源见”桑中“。指美人居住之所。汉司马相如《美人赋》:“途出郑 卫,道由桑中;朝发溱 洧,暮宿上宫。”南朝 梁江淹《别赋》:“桑中 卫女,上宫 陈娥。”【词语上宫】 汉语大词典:上宫
《淮南子.览冥训》:“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后以补天浴日比喻功勋极大。《宋史.赵鼎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
源见“请蹯”。谓叛臣举兵刻不容缓地诛杀君王。《北史.宇文述云定兴等传论》:“率群不逞,职为乱阶,拔本塞源,裂冠毁冕。衅深指鹿,事切食蹯。”【词语食蹯】 汉语大词典:食蹯
《论语.子路》:“〔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量器,容十升。筲,竹器,容二十升。后以“斗筲小人”指才识短浅、气量狭窄的小人。《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
《旧唐书.阳城传》:“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与
源见“莼羹鲈脍”。喻指思念故乡。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诗:“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