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如涤器

相如涤器

涤(dí笛):洗刷。指司马相如洗刷酒器。后以此典比喻文人寒士贫困落魄;亦比喻女子卖酒韵事。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临邛(Qióng穷,今四川邛崃县)富户卓王孙(姓卓,名王孙,靠冶铁致富)请客。县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共同赴宴。司马相如当场弹琴,卓王孙女儿卓文君刚死丈夫,从门缝中偷看司马相如品貌与弹琴,甚是爱慕。卓文君夜间逃出来私奔司马相如,二人赶着马车急返司马相如老家成都。但他家空空,只有四面墙壁竖立。卓文君经过一段时间感到不愉快,说道:“长卿只管和我一同前往临邛,就是向弟兄们借贷也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困苦到这个样子!”于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回到她的老家临邛,把车马全卖了,买一个酒店做卖酒生意,他让卓文君坐在门前卖酒,司马相如自己穿上牛鼻样式围裙和佣人及雇工们共同操作,在市店中洗刷酒器。此典又作“文君酒”、“卓女”、“卓氏垆”、“当垆”、“犊鼻”、“涤器”、“当垆涤器”、“文君倚垆”、“文君当垆”、“抛犊祷”。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00页:“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只)俱(同)如(往)临邛,从昆弟(兄弟)假(借)贷(dài代,借入)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酒店)酤(gū姑,卖酒)酒,而令文君当炉(主持酒铺卖酒。炉又作“垆”,四围泥土炉形墩,中放酒瓮热酒),相如自身著(穿)犊鼻裈(kūn坤)(如今之围裙,因它蔽前,又系带于后,其形如小牛犊鼻,故名),与保庸(雇工、佣人)杂作,涤器于市中。”

【例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唐·李百药《结客少年场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唐·元稹《西凉伎》:“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唐·温庭筠《题城南社邠公林亭》:“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宋·梅尧臣《送钱驾部知邛州》:“当垆无复旧,试似长卿求。” 宋·苏轼《和陶杂诗》:“不记犊鼻时,涤器混傭保。” 宋·辛弃疾《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 元·关汉卿《窦娥冤》:“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 明·冯惟敏《黄罗歌·观雨共酌》:“刘伶五斗,阮籍百斛,相如涤器,文君倚垆。” 清·严遂成《桃花》:“息国不言偏结子,文君中酒乍当垆。” 清·翁照《将之北河留别》:“但使我能抛犊袴,肯教君更泣牛衣。”


【典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汉书·司马相如传》亦载。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善辞赋。在临邛时以琴曲挑逗新寡的才女卓文君,后又派人厚赏文君的侍者,以与文君通情意。卓文君乘夜私奔相如,相如与她一同赶回成都。相如家一贫如洗,屋内只见四面空墙壁,无以为生。时间久了文君不免闷闷不乐。不久他们又返回临邛,变卖全部车马,买下一个酒店卖酒。卓文君坐在柜前卖酒,相如则围着围裙,和伙计一起洗碗打杂。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文人寒士贫寒落魄; 也表现女子卖酒或酒垆韵事。

【典形】 当垆、当垆涤器、涤器、犊鼻、抛犊袴、文君当垆、文君酒、文君倚垆、相如涤器、卓女、卓氏垆、当垆人、酒垆擅风流、临邛酒垆、贫卖相如骑、当垆卓文君、涤器当垆、酒垆身世、卓女当垆、临邛美酒、当垆卖酒、卖车骑。

【示例】

〔当垆〕 宋·梅尧臣《送钱驾部知邛州》:“当垆无复旧,试似长卿求。”

〔当垆涤器〕 元·关汉卿 《窦娥冤》:“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

〔涤器〕 宋·辛弃疾《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

〔犊鼻〕 宋·苏轼《和陶杂诗》:“不记犊鼻时,涤器混傭保。”

〔抛犊袴〕 清·翁照《将之北河留别》:“但使我能抛犊袴,肯教君更泣牛衣。”

〔文君当垆〕 清·严遂成《桃花》:“息国不言偏结子,文君中酒乍当垆。”

〔文君酒〕 唐·李百药《结客少年场行》:“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文君倚垆〕 明·冯惟敏《黄罗歌·观雨共酌》:“刘伶五斗,阮籍百斛,相如涤器,文君倚垆。”

〔相如涤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

〔卓女〕 唐·元稹《西凉伎》:“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卓氏垆〕唐·温庭筠《题城南杜邠公林亭》:“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猜你喜欢

  • 伯鸾之灶

    源见“不因人热”。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伯鸾,梁鸿的字。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徐尚书 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

  • 不鼓不成列

    不鼓:不击鼓进攻。不成列:没有列成阵势。 不向尚未摆好阵势的敌人发动攻击。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拔宅上升

    《太平广记》卷十四《许真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堕故宅。”拔宅上升是道家用语,常指因修链得,全家同升仙界。元.宋无《许山人》诗:“仙诏未颁迟拔宅,家资犹恋一溪桃。”见“拔宅飞

  • 青田翁

    同“青田鹤”。明陶宗仪《辍耕录.雕传》:“闻蓬莱之巅,有胎仙焉,胎仙名鹤,号青田翁。”【词语青田翁】   汉语大词典:青田翁

  • 旗亭

    508 ① 市楼。《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注:“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洛阳伽蓝记.城东龙华寺》。“里有土台,高三丈,上有二精舍。赵逸云,此台是中朝旗亭也。

  • 男有余粟,女有余布

    男的有多余的粮食,女的有多余的布匹。 表示百姓生活富裕。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汉.扬雄《羽猎赋》:“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宋.田锡《

  • 抉目

    同“抉目吴门”。《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词语抉目】   汉语大词典:抉目

  •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蛮: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篾称。荆:古代楚国别称。大邦:指周国。 愚蠢无知的南方荆蛮,竟敢把中国当成仇敌。语出《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世说新语.排调》:“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

  • 惨绿少年

    唐.张固《幽闲鼓吹》:“孟阳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谓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覈,吾惧祸之必至也。’户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试会尔同列吾观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帘视之。既罢会,喜曰:‘皆尔

  • 穷猿投林

    比喻穷困之人急觅栖身之所。宋苏轼《与王定国书》: “近在常置得一小庄子,岁可得百石,似可足食。非不知扬州之美。穷猿投林,不暇择木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