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痴顽老子

痴顽老子

新五代史.杂传.冯道》:“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五代.冯道的自称。因其以愚痴顽钝老迈自居,故称。后多指痴呆顽固的老人。

宋.陆游《龟堂杂题》诗:“痴顽老子老无能,游惰农夫酒肉僧。”


偏正 无知顽钝的老人。《新五代史·冯道传》:“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多用于称人。


【典源】《新五代史·冯道传》:“契丹灭晋,(冯) 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著书数百言,陈己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

【今译】 五代时,契丹灭后晋,后晋宰相冯道又改事契丹,去朝见耶律德光。德光问冯道:“你是个什么老家伙?”冯道回答:“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子。”因而被任为太傅。当时天下大乱,外族入侵,百姓流离失所,而冯道自称长乐老,著书列出自己历事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所得的封爵和官名以为荣。冯死后追谥瀛王。

【释义】 后以此典称缺少廉耻、气节的官僚。

【典形】 长乐老、痴顽老、老子痴顽、无才无德、瀛王长乐、痴钝冯道、嘉名伴尔痴。

【示例】

〔长乐老〕 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手杀仇长乐老,胁肩媚贵半闲堂。”

〔痴顽老〕 宋·陆游《醉歌》:“无材无德痴顽老,尔来对客惟称好。”

〔老子痴顽〕 宋·陆游《遣兴》:“老子痴顽惯转蓬,残年懒复问穷通。”

〔无才无德〕 金·元好问《乙卯端四月感怀》:“好个旧家长乐老,无才无德只痴顽。”

〔瀛王长乐〕 清·程先贞 《秋兴》:“夷甫清谈衔恨日,瀛王长乐沐恩年。”


【词语痴顽老子】  成语:痴顽老子汉语词典:痴顽老子

猜你喜欢

  • 韦金

    源见“籯金一经”。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唐郑愔《同韦舍人早朝》诗:“闻有题新翰,依然想旧林。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词语韦金】   汉语大词典:韦金

  • 压察夫人

    旧小说、戏曲中称占据山寨的强盗首领的妻子。《五代史.唐家人传》:“庄宗攻梁军于夹城,得符道昭妻侯氏,宠专诸宫,宫中谓之夹寨夫人。”“压寨夫人”可能即是“夹寨夫人”的音转。

  • 陆贾归装

    同“陆贾归囊”。清袁枚《赠沈南蘋画师》诗:“金压萧云行李迟,船因陆贾归装重。”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低,有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深浅,有蛟龙就显神灵。 表示事物的成就,有时并不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靠某种外来因素。语出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 卖饼诉公羊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严)干从破乱之后,更折节学问,特善《春秋公羊》。司隶钟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左氏》为太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故数与干共辩析长短。繇

  • 采椽不斫,茅茨不翦

    见〔芳茨不翦,采椽不斫〕。见“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词语采椽不斫,茅茨不翦】  成语:采椽不斫,茅茨不翦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一个农夫不耕田,百姓就有人会因此而受饥;一个妇女不织布,百姓就有人会因此而受冻。 极言工农业生产之不可旷废。语出《管子.轻重甲》:“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汉.贾谊《新书.无蓄

  • 围棋绿野

    源见“围棋赌墅”。借以形容从容大度。清徐釚《满江红.哭合肥尚书》词:“谁得似、尚书风度,围棋绿野?”

  • 赤管

    《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据《太平御览》卷六〇五引)汉时,按制度规定每月发给尚书省官员赤管大笔一双。后用为咏尚书省官员之典。唐.杜甫《春日江村五首》其三诗:“赤管随王命,

  • 雄谈扪虱

    源见“扪虱而谈”。形容谈论者放达不羁。清石韫玉《折桂令.自题归来图》套曲:“一个个妙计屠龙,雄谈扪虱,壮志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