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

亦作“玉石俱碎”。比喻好坏同归于尽。夏朝仲康在位期间,掌管天地四时的羲和沉溺酒色,“废时乱日”。胤侯受仲康之命率军前去讨伐。战前,胤侯在军前宣布誓辞。他说,现在,我率领你们将士,执行上帝对羲和的惩罚。你们要同心协力,帮助我效忠王室。昆仓山上起大火时,无论玉石都会焚毁净尽;我们是执行上帝命令讨伐,其声势更烈于猛火。我们要歼其首领,胁从则予以宽大,其余受其影响办了错事的人,也允许他们改过自新

【出典】:

尚书·胤征》:“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余,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三国演义》41回:“曹操谓徐庶曰,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


主谓 美玉和石头一起被烧毁。《尚书·胤征》:“火炎昆冈,~。”冰心《斯人独憔悴》:“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贬义。用于比喻好坏同归于尽。→玉石皆碎 玉石同沉 同归于尽。也作“玉石俱烬”、“玉石同焚”、“玉石同烬”。


【词语玉石俱焚】  成语:玉石俱焚汉语词典:玉石俱焚

猜你喜欢

  • 发昏章第十一

    《水浒传》二六回:“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发昏章第十一,乃“发昏”的谑称。章第十一,仿效《孝经》题目“某

  • 痴人破瓮

    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载:俗说有贫人止能办贩只瓮之资,夜宿瓮中,心计曰:“此瓮卖之若干,得倍息可贩二瓮。自二化四,自四化八,倍利无穷。”遂喜而舞,不觉破瓮。贫人凭一只瓮的资本,便妄想发财,不觉

  • 缁涅

    源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比喻浊世的影响或不良的品质。南朝 宋刘铄《过历山湛长史草堂》诗:“伊余久缁涅,复得味苦淡。愿逐安期生,於焉惬高枕。”【词语缁涅】   汉语大词典:缁涅

  • 吾过何由鲜

    《北齐书.崔悛传》附《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于何闻过,言不能所到善意中肯的批评。北朝齐崔瞻与好友

  • 嵇吕相思

    源见“吕安题凤”。借指挚友相思。清袁枚《哭唐静涵》诗之七:“庞公妻子都无避,嵇 吕相思便驾车。”

  • 八叉

    同“八叉手”。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张锡〕天资俊拔,下笔成文,诚八叉七步之才也。”【词语八叉】   汉语大词典:八叉

  • 金人秋泪

    源见“金铜仙人”。喻亡国之哀。宋邓剡《念奴娇.驿中言别》词:“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 吴祐遗衣

    《后汉书.吴祐传》:“祐以光禄四行迁胶东相(注:四行,指敦厚、质朴、逊让、节俭,见《汉官仪》)。……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阁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后,

  • 两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狭小之处,细微之事。多用于名利宦场。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七:“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宋陆游《吴歌》诗:“胜负两蜗角,荣枯一蚁窠。”

  •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通“纵”。放纵。逾:超越。矩:规矩。这里指周礼的规范。 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做,都不会超出周礼的规范。 形容人的修养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