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狙公分栗

狙公分栗

源见“朝三暮四”。谓玩弄手段诈术欺人。宋苏轼《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之三:“狙公欺病来分栗,水泊知馋为出鲈。”


【典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列子·黄帝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今译】 古代宋国有个喜爱猴子的人。能够懂得猴子的心意。他为了养猴,甚至不惜减少自己家人的口粮。后来粮食少了,他想限制猴子的口粮,对猴子说:“给你们橡实 (一称山栗),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众猴都立起身发怒,表示不满。他又说:“那么改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众猴就都高兴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聪明人善用手段驾驭他人; 也用以指反复无常。

【典形】 狙公倒七芧、狙公分栗、暮四朝三、三四计朝暮、喜众狙、朝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众狙皆喜、三四调群狙、被狙公卖、喜怒纷众狙。

【示例】

〔狙公倒七芧〕 宋·黄庭坚《用前韵谢子舟》:“狙公倒七芧,勿用嗔喜对。”〔狙公分栗〕 宋·苏轼《和邵同年》之三:“狙公欺病来分栗,水伯知馋为出鲈。”

〔暮四朝三〕 宋·杨万里 《有叹》:“尽逃暮四朝三外,犹在桐花竹实中。”

〔三四计朝暮〕 宋·李昴英《摸鱼儿》:“应共笑群狙,无端喜怒,三四计朝暮。”

〔喜众狙〕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讹谬刊三豕,公平喜众狙。”

〔朝三〕 宋·陆游《五月初作》:“推移逢夏五,赋与叹朝三。”

〔朝三暮四〕 清·黄鷟来《岁暮杂感》之四:“月纬岁经惭织妇,朝三暮四笑狙公。”

〔朝四暮三〕 宋·黄庭坚《见子瞻粲字韵诗》:“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


猜你喜欢

  • 不著新衣

    参见:桓冲新衣

  • 墨翟问

    《墨子》卷十二《贵义》:“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春秋时,思想家墨子不相信算命的劝告,向北方前进,结果受

  • 白马故人来

    源见“范张鸡黍”。借指为好友送葬。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之四:“一旦先朝菌,千秋掩夜台。青鸟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 英物之啼

    《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人。他是太守桓彝之子,晋明帝司马绍之婿。永和元年(公元三四五年)任荆州刺史,屡有战绩,后立简文帝,官至大司马,遂专擅朝政。“(桓温)生未

  • 狱货非宝

    比喻法官收受贿赂,必然招致犯罪。《书.吕刑》:“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主谓 法官断狱所受的贿赂,不是好东西。《尚书·吕刑》:“~,惟府辜功,报以庶尤。孔颖达疏:治狱受贿,非家宝也。”△用于强

  • 它山之石

    它山:别的山。《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治。错:磨石。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琢磨玉器。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

  • 排虚翮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之二十七:“晋平公游于西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

  • 琨玉秋霜

    比喻人格高洁,言行严肃。《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懔懔:严正的样子。皓皓:洁白的样子。琨玉:美玉。并列 琨玉,昆仑山上洁白美玉;秋霜,秋天劲烈寒霜。如琨玉,如秋霜

  • 燕颔儒生

    同“燕颔书生”。唐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诗:“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词语燕颔儒生】  成语:燕颔儒生汉语大词典:燕颔儒生

  • 曲蘖

    《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蘖。’”旧题汉.孔安国传:“酒醴须曲蘖以成,亦言我须汝以成。”曲蘖,酒母。商王武丁曾将宰相傅说治理朝政的巨大作用比喻为曲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