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河山带砺

河山带砺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厉,亦作砺。后因以“河山带砺”极言国基坚固,国祚长久。亦喻受皇家恩封,永继无穷。唐陆贽《赐李纳王武俊等铁券文》:“功载鼎彝,名藏王府,子孙代代,为国勋臣,河山带砺,传祚无绝。”


【典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亦载,注引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

【今译】 汉代,封爵的誓词说:“一直到黄河变得细如衣带,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时那样长久,国家世代安宁,功臣传祚,不断延续,直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国基坚固,国祚绵长; 也比喻经历的时间极为长久。

【典形】 带砺山河、黄河如带、黄河誓、山如砺、誓著山河。

【示例】

〔带砺山河〕 唐·张说《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序》:“坛场邺洛,据天地之图; 带砺山河,建王侯之国。”

〔黄河如带〕 明·袁宏道《余友黄鹄生与所呢相去二舍》:“纵使黄河如带水,双筠依旧碧琅玕。”

〔黄河誓〕唐·崔融《塞垣行》:“岂要黄河誓,须勒燕山石。”

〔山如砺〕宋·李刘《贺丞相明堂庆寿启》:“黄河如带山如砺,畴高萧相之功。”

〔誓著山河〕 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功留鼎鼎,誓著山河。”


【词语河山带砺】  成语:河山带砺汉语词典:河山带砺

猜你喜欢

  • 九鼎

    源见“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 商周三代奉为传国之宝,因以借指国家政权。南朝 宋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殇。”亦比喻分量重。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声名九鼎

  • 江山三字定

    源见“三字狱”。谓岳飞被害决定南宋偏安直至灭亡。清 张亨甫《岳武穆》诗:“南渡江山三字定,北行冰雪两宫多。”

  • 铜柱楼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徵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唐代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马援

  • 白豕之归

    源见“辽东豕”。谓知识浅薄。《隋书.王贞传》:“怖甚真龙之降,惭过白豕之归。”

  • 凛若秋霜

    同“凛若冰霜”。唐 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见“冷若冰霜”。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词语凛若秋霜】  成语:凛若秋霜汉语

  • 殊方同致

    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隋书·儒林传序》: “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参见:○同归殊途见“殊途同归”。《隋书·儒林传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

  • 加葱

    《庄子.徐无鬼》:“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又,《庄子》(佚文):“春月饮酒加葱,以通五脏。”(据《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据

  • 黄绶

    黄色丝带,系官印用。古代官职等级、俸禄不同,系印的丝带颜色也不同。汉制,官吏俸禄在二百石(dàn旦,古代古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以上至六百石以下者,用黄色丝带系铜印。县丞、县尉等辅佐官吏都是黄

  • 耆英会

    源见“洛阳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鲁迅《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广州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词语耆英会】   汉语大词典:耆英

  • 一矢双穿

    源见“一箭双雕”。犹一举两得。清陈天华《狮子吼》:“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两者并进,一举两得。见“一箭双雕”。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