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可谈风月
只限于谈论风月,不能淡及公事,原是推辞别人请托的托辞。《南史.徐勉传》:徐勉为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止:同“只”。
只限于谈论风月,不能淡及公事,原是推辞别人请托的托辞。《南史.徐勉传》:徐勉为吏部尚书,“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止:同“只”。
同“钧天广宴”。宋刘克庄《贺新郎.再和前韵》词:“梦断钧天宴。怪人间,曲吹别调,局翻新面。”
同“为人作嫁”。刘谦《寄友人北京同纯根韵》:“压线为人徒自苦,弹冠笑我不如闲。”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后遂以“盗嫂受金”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三国志.武帝纪》:“今天下
指陆贾回答刘邦说:您在马上征战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后以此典比喻以武建国,以文治国。陆贾,楚国人,以门客身分跟随刘邦平定天下,被称为有口才之说客,他在高祖刘邦身边,时常出使诸侯。在刘邦即
源见“四面楚歌”。谓攻心之术。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于叔夜相公思想穆素徽妹子,一病不痊……要多请几位姊妹去与他解闷吃酒,散他念头。待念头散了,就好去收他,也是个‘楚歌之计’。”偏正 攻心之术。清
《列子.说符》:“人有亡鈇(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音gǔ,又音jué,本作搰,是掘的意思)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世说新语.品藻》:“刘令言(刘纳)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王衍)太解明,乐彦辅(乐广)我所敬,张茂先(张华)我所不解,周弘武(周恢)巧于用短,杜方叔(杜育)拙于用长。’”刘纳到洛阳后,对朝
也作“异口同声”,形容大家的说法完全一致。庾炳之(388-450年)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祕书、太子舍人。后迁吏部尚书,参与机密,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归附。庾炳之性强急,喜怒露于辞色。素无学识,
源见“钗股分金”。喻夫妻远别。宋 洪?《踏莎行.别意》词:“带绾同心,钗分一股,断魂空草《高唐赋》。秋山万叠水云深,茫茫无著相思处。”
谓探索事物的奥秘。明 李东阳《〈篁墩文集〉序》:“〔程篁墩〕赜探隐索,注释经传,旁引曲证,而才与力又足以达之。”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明·李东阳《〈篁墩文集〉序》:“(程篁墩)~,注释经传,旁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