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榆塞

榆塞

古代北方边塞累石为城,种植榆树。王恢(?——前133年),燕(今河北)人,初为边吏,熟悉匈奴情况,任大行(即大行人,官名,负责掌管天子和诸侯间的礼仪)。元光二年(前133年),他反对与匈奴和亲,建议派人诱致匈奴单于,伏兵出击。他说:“秦朝时蒙恬(秦朝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匈奴,并修筑长城)向匈奴发动进攻,击退胡兵几千里,把黄河当作北方边境,垒石砌成城墙,种植榆树,驻兵戍守边塞,使匈奴不敢放马到黄河饮水。对匈奴只可以用威力去摄服,而不能用仁义去取悦、讨好。”后以“榆塞”为典,泛指边塞。

【出典】:

汉书》卷52《韩安国传》2398、2401页:“匈奴来请和亲,上下其议。大行王恢,燕人,数为边吏。”“恢曰:‘……及后蒙括为秦侵胡,辟(屏除,此指驱逐)数千里,以河(黄河)为竟(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然后敢牧马。夫匈奴独可以威服,不可以仁畜(xù旭,取悦、讨好)也。”如淳注曰:“塞上种榆也。”

【例句】:

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榆塞外,恰枣红时候,想羽书忙。” 宋·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清·文廷式《忆旧游·秋雁》:“怯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


【词语榆塞】   汉语词典:榆塞

猜你喜欢

  • 接耳交头

    见“交头接耳”。文康《侠女奇缘·下》:“那此服侍的人,无不一个个~。”【词语接耳交头】  成语:接耳交头汉语大词典:接耳交头

  • 苜蓿盘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闽中进士》:“薛令之……累迁左庶子(庶子,官名,为太子的侍从官,南北朝称中庶子,唐以后始分左右,主太子官属中的左右春坊)。时开元东宫官僚清淡,令之以诗自悼(悼,伤感),复纪于公署

  • 江滨解佩人

    同“解佩游女”。宋廖行之《卜算子.元夜观灯》词:“多少江滨解佩人,邂逅无穷意。”

  • 合浦夜光

    同“合浦珠”。唐李峤《珠》诗:“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 山阴夜雪舟

    同“山阴舟”。宋范成大《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潇洒王郎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山阴夜雪舟。”自注:“王必大独不赴二公同游之约。”

  • 素履

    《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王弼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高亨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因以“素履”比

  • 白云之思

    同“白云亲舍”。宋岳珂《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恻然凄动。”

  • 履大人跡有娠

    参见:姜嫄生稷

  • 游响停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动听。游,飘扬。明汪廷讷《广陵月》四出:“人人侧耳,尽息喧嚣。真个是遗声振木,游响停云。”见“响遏行云”。明·汪廷讷《广陵月》4出:“人人侧耳,尽息喧嚣,真是个遗声振木,

  • 灵蛇髻

    宋.佚名《采兰杂志》:“汉末,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不伤人。后(甄后)每梳妆,蛇则盘结为髻形于前。后因效而为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三国魏文帝曹丕的甄皇后,梳妆时常有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