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楚宗之狱

楚宗之狱

明万历朝为查勘真假楚王而形成的党争案件。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封藩于湖北武昌的楚恭王朱英死后,宫女胡氏为朱英生下了一对孪生子华奎、华壁。神宗八年(1580年),华奎继承了楚王的爵位,华壁受封为宣化王。三十一年(1603年)二月,楚宗人华越(dī低)派人上告,说华奎是假王,并说华奎与华壁都不是楚恭王的儿子,华奎是恭王妃的哥哥王如言的儿子,华壁是王妃的族人王如綍(fú弗)的家人王玉之子,又说华趆的妻子就是王如言的女儿,所以华趆很清楚地知道这件事。阁臣、浙党党魁沈一贯因为收下华奎重贿,就命令通政使沈子木不要上华趆的奏疏。过了一个多月,先上华奎弹动华越欺君罔上四条罪状的奏疏,事下礼部。华越闻讯入都,告通政使司截留奏疏不报和华奎行贿等事,楚宗室与名者29人。通政使司很害怕,沈子木就让华趆变换原奏疏的日期后奏上,旨并下礼部议处。东林党人署礼部尚书事郭正域力主查勘虚实,以定罪案,并以此为由,自内阁中逐出沈一贯。华奎恐惧而向郭正域行贿,遭到严厉拒绝。后抚、按行勘,都说没有佐证,廷议命令再行勘审,但议者各有不同的说法。沈一贯为打击东林党势力,使人弹劾郭正域,正域则以沈一贯指使沈子木匿疏不上、阻止查勘和华奎行贿等事,上疏争辩,沈一贯又诬正域私庇华趆。最后,神宗罢此事不问,郭正域因遭沈一贯等弹劾,罢职回到原籍,华趆犯诬陷罪被降为庶人(平民),被禁锢在凤阳(今属安徽),后来也得到释放。

【出典】:

明史》卷116《诸王列传一·楚王桢传》3572页:“三十一年,楚宗人华趆等言:‘华奎与弟宣化王华壁皆非恭王子。华奎乃恭王妃兄王如言子,抱养宫中。华壁则王如綍家人王玉子也。华趆妻,即如言女,知之悉。’礼部侍郎郭正域请行勘。大学士沈一贯右华奎,委抚、按讯,皆言伪王事无左验。……诸宗人赴都投揭。奉旨切责,罚禄、削爵有差。华趆坐诬告,降庶人,锢凤阳。”《明史·郭正域传》:“未几,华趆入都诉通政司邀截实封及华奎行贿状,楚宗与名者,凡29人。”


猜你喜欢

  • 的一确二

    见“丁一卵二”条。并列 形容确凿不移。元·关汉卿《三勘蝴蝶梦》》1折:“怕不待~,早招承死罪无辞。”△用于事情的确实。→丁一确二【词语的一确二】  成语:的一确二汉语大词典:的一确二

  • 锦囊计

    同“锦囊妙计”。川剧《谭记儿.定计》:“妾身自有锦囊计,要使他满船空载明月归!”【词语锦囊计】   汉语大词典:锦囊计

  • 嫚藏

    《易.系辞上》:“慢藏诲盗。”谓因保管不慎,招致盗窃。后用以指未加妥善保管的财物。慢,通“嫚”。《后汉书.崔骃传》:“睹嫚藏而乘衅兮,窃神器之万机。”

  • 雪泥印迹

    同“鸿爪雪泥”。元何景福《重到北原与茂卿同宿偶成》诗:“雷火烧鳞悲跃鲤,雪泥印迹叹飞鸿。”

  • 班妾辞

    同“班妾辞辇”。晋张华《女史箴》:“班妾有辞,割欢同辇。”

  • 后事

    《礼记.丧服小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孔颖达疏:“后事,谓葬父也。”后以“后事”泛指丧葬事宜。宋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意谓三十岁能够知书识礼,自立于社会;四十岁就对世事的了解不感迷惑了。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唐.韩愈《答张籍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

  • 体中何如

    见〔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词语体中何如】  成语:体中何如

  • 当轴

    正处在车轴、车辆中心这样要害的位置上。比喻官居要位,处于主持国政的宰辅之臣的地位上。《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赞》说:“车千秋丞相走进了伊尹、吕尚一类历史名相的行列,处在车轴、车辆中心这样要害的位

  • 马援据鞍

    《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二十四年,援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武陵 五溪蛮夷,光武帝念其老,未允。“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