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桓伊三弄

桓伊三弄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显贵,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参见《晋书.桓伊传》。

王徽之与桓伊,俱自清高,赏与奏既各自得,故无须言谈。据传说《神奇秘谱》中所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桓伊笛曲“三调”改就。

唐.李郢《江上逢王将军》诗:“惟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晋书·桓伊传》亦载,文大略同,前作“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清溪侧”。

【今译】 晋代王徽之 (字子猷) 早听说桓伊 (小字子野) 擅长吹笛,而不相识。一次徽之乘船,恰逢桓伊从岸边经过。船中有人认识的,说那人就是桓伊。徽之便派人前去邀请桓伊,说:“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奏一曲。”当时桓伊已经显贵,他素知徽之声名,也不推辞,回车下来坐在胡床上,为徽之吹奏三调,吹罢就上车离去。二人一句话也没交谈。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行为放达,不拘俗礼; 也用以咏吹笛。

【典形】 桓弄、桓伊步、桓伊笛、桓伊独吹、桓伊三弄、桓伊邀笛、三弄笛、踞床吹笛、桓伊去后、桓伊在、将军笛。

【示例】

〔桓弄〕 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写照》:“命棋怀谢赌,邀笛想桓弄。”

〔桓伊步〕 清·王夫之《出郭赴李缓山之约》:“笛声恰在桓伊步,饭颗初逢杜甫山。”

〔桓伊笛〕 唐·杜牧《寄题甘露寺北轩》:“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桓伊独吹〕 北周·庾信《对酒》:“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桓伊三弄〕 宋·苏轼《昭尹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桓伊邀笛〕 清·叶舒崇《金陵有感》:“桓伊邀笛人谁在,谢傅围棋墅尚留。”

〔三弄笛〕 清·王士禛《秋柳》之一:“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词语桓伊三弄】  成语:桓伊三弄汉语词典:桓伊三弄

猜你喜欢

  • 六龙飞辔

    源见“羲和驭日”。比喻时光流逝。唐司空图《狂题》诗之十五:“六龙飞辔长相窘,更忍乘危自着鞭。”

  • 知荣守辱

    《老子》:“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河上公注:“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流水入深谷也。”因以“知荣守辱”指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三国 魏曹植《潜志赋》:

  • 明月西沉

    唐代李延寿《北史.斛律光传》:“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周将韦孝宽惧光,乃作谣言,令间谍漏之于邺曰:‘百开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帝性怯,恐有变,令洪珍驰召祖珽告之。又恐追

  • 紫荆田氏树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田真,兄弟三人(真弟有广、庆),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

  • 寿比南山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孔颖达疏:“天定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如南山之寿。”后遂以“寿比南山”为祝寿时的祝颂语。《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嶷谓上曰:‘古来

  • 范公忧乐

    源见“先忧后乐㈡”。指先天下人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清赵翼《大学士云岩阿公道经淮城相见话旧敬呈》诗:“郭令勋名真盖世,范公忧乐总关民。”

  • 霞酌

    源见“流霞”。指仙酒。唐王勃《七夕赋》:“奏云和,泛霞酌。”【词语霞酌】   汉语大词典:霞酌

  • 捧心人

    源见“东施效颦”。喻指拙劣的模仿者。唐柳宗元《重赠》诗:“世上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 脱手弹丸

    《南史.王筠传》载:南朝 梁沈约曾用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话,来评王筠的诗。后因以“脱手弹丸”形容诗作圆转流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希夷源出江 谢,脱手弹丸,宛转生情。”偏正 形容诗歌风格

  • 灞桥

    《三辅黄图.桥》:“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又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长安东灞陵(汉文帝墓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因常以“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