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秋责备贤者

春秋责备贤者

春秋:古代史书名。责备:求其完备。 《春秋》对贤者的要求特别严格。 后多用以表示批评是出于对被批评者的爱重。语出《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春秋》责备贤者,斯为可恨。”清.胡承谱《只麈谭》卷下:“汤伯纪《自儆》云:‘《春秋》责备贤者,造物计较好人,一点莫留余滓,十分成就全身。’”《镜花缘》一二回:“据小子愚见,《春秋》责备贤者,其罪似应全归卖肉之人。”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他家翰笙还慨乎言之,大约是《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罢。”


主谓①《春秋》一书常常对贤者要求更为苛严。语本《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宋·洪迈《容斋续笔·颜鲁公》:“(颜鲁)公既知(卢)杞之恶己,因其方镇之间,欣然从之。不然则高举远引,挂冠东去,杞之所甚欲也。而乃眷眷京都,终不自为去就,以蹈危机。~,斯为可恨。”②批评是出于对被批评者的爱护。茅盾《谈歌颂光明》:“如果有一言一行与民主相反,那么,依照~之义,我们是不但不为隐,而且加倍严厉批判。”△多用于贤者方面。


【词语春秋责备贤者】  成语:春秋责备贤者汉语词典:春秋责备贤者

猜你喜欢

  • 后必耀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注:五父,即陈公子佗)而立之。生敬仲(即陈完)。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三(注:观卦为坤三下,巽三上)之否三(注:

  • 上池水

    《史记.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呼扁鹊与语曰:‘我有禁方,传与公,公勿泄。’乃出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

  • 啜羹

    源见“乐羊食子”。称残忍而不仁慈。《后汉书.公孙述传》:“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宋黄庭坚《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二:“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词语啜羹】   汉语大词典:啜羹

  • 陈遵辖

    同“陈遵投辖”。清赵翼《题闽游草后》诗:“自缘好事陈遵辖,岂慕高名郭泰巾。”【词语陈遵辖】   汉语大词典:陈遵辖

  • 一劳永逸

    亦作“一劳久逸”。谓辛劳一时而可以得到长远的好处或永久的安逸。汉代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述补 辛苦一次,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更( ㄍㄥ gēng ):改变。 臣子效忠一个君主,妇女不嫁两个丈夫。这是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忠贞之节。语出《史记.田单列传》:“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晋书.烈女传.段丰妻慕容

  • 干将与莫邪

    《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吴越春秋》:“干将者,吴人,与欧冶同师俱作剑。前献剑一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干将造剑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事又见《搜神记》卷十一,《列异传》亦载其事,情节稍异。莫邪为干

  • 知命之年

    源见“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闲居赋》:“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唐白行简《李娃传》:“〔荥阳公〕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偏正 50岁。语本《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唐·

  • 独醒人

    《楚辞.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后以“独醒人”指屈原。宋刘

  • 蓬蒿宅

    源见“仲蔚蓬蒿”。指贫士住宅。唐李商隐《上尚书范阳公启》:“岂期咫尺之书,终访蓬蒿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