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旷日弥久

旷日弥久

又作“旷日持久”。旷:荒废;耽误。弥:长久。指时间长久。宣统时,邮传部上奏说:中国领土面积宽广长大,边疆地区遥远,必须有直的、横的通达东、南、西、北四境的各大干线铁路,才足可以行使国家政治权力而掌握重要中心。以前规格筹划不妥当,以致铁路行政错误杂乱、纷繁歧异,不分枝路、干路,不体谅民众财力、人力,一张纸呈文字申请,就准许商人办理铁路。于是几年以来,广东就收到铁路商办股金达一半,但修造铁路不多。四川就倒亏欠帐很大,参奏揭发追查也没有着落。湖南、湖北就是开办多年,白白地供给坐在那里消耗经费,依照这样耗费下去,恐怕耽误时间,拖得很久,百姓受到累害越深,国家和民众上下都受到这种损害。应当呈请朝廷决定主要铁路干路都收归国家所有开筑经营,铁路枝路听任民众自己去修筑。通告指示人民,宣统三年(1911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的主要铁路干路,应当自即日起由国家收回。急迫谋划修筑铁路干路,全部废除以前批准商办主要铁路干路的旧案。

【出典】:

清史稿》卷25《宣统皇帝本纪》991、992页:“(邮传部)奏言:‘中国幅员广袤,边疆辽远,必有纵横四境诸大干路,方足以利行政而握中枢。从前规画未善,致路政错乱分歧,不分枝干,不量民力,一纸呈请,辄准商办。乃数载以来,粤则收股及半,造路无多。川则倒帐甚巨,参追无着。湘、鄂则开局多年,徒供坐耗。循是不已,恐旷日弥久,民累愈深,上下交受其害。应请定干路均归国有,枝路任民自为。’”

【例句】:

梁启超《王荆公传》7章:“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99回:“以今日外交吃紧,若舍事实而争言法理,势必旷日持久,治丝益棼,陆沉之忧,悬于眉睫。”


见“旷日持久”。《史记·刺客列传》:“太子丹曰:‘太傅之计,~,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词语旷日弥久】  成语:旷日弥久汉语词典:旷日弥久

猜你喜欢

  • 跂足

    源见“跂望”。踮起脚跟。比喻盼望,期望。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投躯不愆于羽檄,跂足惟俟于牙璋?”【词语跂足】   汉语大词典:跂足

  • 山泽臞仙

    臞(qú渠):瘦。此典指司马相如认为传说中列仙住在深山水泽之间,形貌清瘦。后以此典形容士人隐居山野,容貌清瘦。司马相如见汉武帝喜爱成仙之道,因此上奏说:“上林描写之事不算最好,还有华丽的。我曾经撰写《

  • 肤受之诉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邢昺疏:“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谮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后以“肤受之诉”指谗毁之言。《二十年目

  • 歌大风

    源见“大风歌”。指慷慨悲歌。表达守土安邦的豪情壮怀。唐太宗《过旧宅》诗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董必武《感时杂咏》:“欲守四方歌《大风》,飞鸟未尽先藏弓。”

  • 无何境

    源见“无何有之乡”。指仙境。元吴澄《次韵玉清避暑》:“相邀采真无何境,㗳然熟视谁长雄?”元王恽《平湖乐.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赋》曲:“春服初成靓妆莹,兴来径入无何境。”【词语无何境】   汉语大词典:无

  • 一编圯下

    同“黄石略”。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词:“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 萍浮蓬转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飘萍浮而蓬转。”晋朝诗人潘岳在《西征赋》中有“飘萍浮而蓬转”句,比喻人像水中萍、地上蓬一样飘来转去,动荡不定。后遂用为人生动荡多风波之典。唐.韩

  • 腐毫

    《西京杂记》卷二载:汉司马相如作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后遂以为行文迟巧、笔毫为枯的典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词语

  • 滕廛

    《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后因以“滕廛”指仁里,乐土。宋刘辰翁《水龙吟.和清江李侯士弘来寿》词:“安得滕廛,移将近

  • 湘娥竹

    同“湘妃竹”。宋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词:“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