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谓秦无人

无谓秦无人

左传.文公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注:士会,春秋时晋国大夫。晋哀公死后,曾随先蔑使秦,迎立公子雍,因受到赵盾的排拒,于公元前六二〇年随先蔑投奔秦国),……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注:指诱使士会返晋)。……乃行(指秦康公受骗派士会与寿余赴河东,完成策动魏邑臣吏来降的使命)。绕朝赠之以策(绕朝,秦大夫。策,一说为简策,一说为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绕朝识破了晋人欺骗秦康公诱士会返晋之计,曾阻止士会东行,而秦康公却不采纳他的主张)。’”

秦秋时,晋大夫士会投奔秦国得到重用。晋人想叫他回国,便派魏寿余假装叛魏,到秦谎称策动魏邑臣吏降秦,实则达到诱使士会返晋的目的。秦康公果然上了当,便派遣士会与寿余同到河东,先遣联系测反事宜。临行时,秦大夫绕朝赠给士会一根马鞭(或说是一封简策),意思是表示晋人的计谋早被我识破,并且警告说:“你不要以为秦国没有能人,只不过我的主张不被秦君所用罢了。”后因以“无谓秦无人”用为戒勿轻敌的典故。

幼学琼林》卷三“人事”:“戒轻言,曰恐属垣有耳(《诗经.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戒轻敌,曰无谓秦无人。”


猜你喜欢

  • 不善操舟怨河曲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先君子善书,体兼虞柳。予所书似学柳不成,学欧又不成,不自知其拙,往往归过笔墨,谚所谓‘不善操舟怨河曲’也。”原为谚语,后泛喻自己缺少本事而专门抱怨客观条件不好的人。

  • 斩木揭竿

    源见“揭竿而起”。指武装起义。《水浒传》九一回:“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诏以安民必在择吏,诚得良吏,自可铸剑戟为农器,否则斩木揭竿,岂条例所能禁止。”并列 比喻发动

  • 酌霞

    同“酌流霞”。唐孟浩然《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诗:“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词语酌霞】   汉语大词典:酌霞

  • 获锦

    源见“夺锦袍”。比喻获得胜利。陈毅《赣南游击词》:“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

  • 腐毫

    《西京杂记》卷二载:汉司马相如作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后遂以为行文迟巧、笔毫为枯的典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词语

  • 七获

    源见“七纵七擒”。指七擒孟获。喻善于用兵,使对方心悦诚服。南朝 梁范云《数名诗》:“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

  • 共命鸟

    《翻译名义集》二引《杂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后遂以“共命鸟”形容命运相同者。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池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典源

  • 颠倒著衣裳

    同“颠倒衣裳”。唐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诗:“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 斩蛟破璧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鲛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鲛,通“蛟”。后因以“斩蛟破璧”形容气

  • 商王解网

    参见“网开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