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支策据梧

支策据梧

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


并列 形容劳心费神。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邪?’”△多用于描写劳神。


【词语支策据梧】  成语:支策据梧汉语词典:支策据梧

猜你喜欢

  • 应刃而解

    应:顺应,适应。解:破开。顺着刀刃破开。比喻问题顺利解决。梁启超《新民说》一五节:“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见“迎刃而解”。张贤亮《小说中国》:“

  • 冷语冰人

    宋.曾慥《类说》卷二七《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曰:‘非是求愿,不欲其以冷语冰人耳。’”冷语冰人,指用冷酷的话伤害人。《聊斋志异.侠女》:“明日,又约之。女厉色不顾而去。日频

  • 见兔顾犬

    同“目兔顾犬”。梁启超《我政府之对俄政策》:“夫见兔顾犬,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连动 看到了野兔就回头唤狗围捕。比喻事急当前能及时谋划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凤来仪

    《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旧题汉.孔安国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韶是舜时乐曲名。古代传说,用箫演奏舜乐多遍,就能引来凤凰。后用为咏祥瑞之典。唐.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其

  • 稚珪蛙鸣

    源见“两部鼓吹”。指南朝 齐孔稚珪把蛙鸣当作两部鼓吹。表现了淡于名利悠闲自适之情。唐李瀚《蒙求》:“稚珪蛙鸣,彦伦鹤怨。”

  • 龟支床足

    指南方人重视乌龟长寿及其使用价值。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南方有一位老人用乌龟支垫床脚,过了二十多年,老人死了,移开床来看,乌龟还活着没有死。这是因为乌龟有运行元气及导引养生的方法。后以此典

  • 虽休勿休

    休:赞美。 虽然受人赞美,但不要自认为可赞美。 诫人保持谦逊之语。语出《书.吕刑》:“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汉主以神器宜授

  • 图穷

    源见“图穷匕见”。用喻形迹败露,处境窘促。晋陶潜《咏荆轲》:“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陈毅《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词语图穷】   汉语大词典:图

  • 视民如伤

    《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杜预注:“如伤,恐惊动。”意谓象伤病者那样禁受不起骚扰、惊动。形容爱惜百姓,对民众体恤爱护深切,唯恐对其有所惊扰。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五讲:“

  • 寒盟

    《左传.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