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

忍受屈辱,担负重任。陆逊(183-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出身江南士族。孙策之婿,少倜傥,多谋略,助吕蒙袭取荆州,杀蜀将关羽。蜀汉先主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连陷诸城,声势浩大。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抵抗刘备。两军相拒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陆逊采取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之计,坚守不战,时诸将皆欲速战,以为陆逊胆怯,不听指挥,各行其是。陆逊遂召集诸将严加训诫,他说:“刘备天下闻名,曹操都怕他,这是一个强敌,我们应当和睦团结,共灭刘备,以报答国恩。我只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于主上。国家之所以让我指挥全部兵将,是因为我有些可取之处,能够忍受一时屈辱而担负破敌重任。”后由于刘备轻敌,加之陆逊指挥得当,终于大败刘备。

【出典】: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卷58第1347页:“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句】:

清·吴妍人《痛史》19回:“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清·曾朴《孽海花》27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 茅盾《喜剧》:“我也无非遵守着‘忍辱负重’的古训,宁可让你们骂一声反革命。”


并列 经受着屈辱,承担起重任。语出《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为了保住皇位,祖奶奶~,丢尽了脸,操碎了心!”※重,不读作chóng。△褒义。多用于描写坚忍不拔。→卧薪尝胆 任劳任怨


解释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关羽被孙吴袭杀之后,刘备亲自率领蜀军,水陆并进,征讨孙吴。东吴方面,孙权则命令陆逊担任大都督,总领各路兵马,抗击刘备。由此展开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战争一开始,刘备在兵力和士气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陆逊采用守势。吴蜀两军长期相持,达半年之久。进入六月后,吴地酷热难耐,刘备只好命令水军上岸扎营。陆逊看到蜀军锐气已失,而且水陆并进的优势也不存在;同时蜀营连绵相接,周围林木茂密,于是采用火攻,大败蜀军,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在抗击刘备的时候,孙吴将领有的是老臣旧将,有的是皇族贵戚,都骄傲自负,不听从命令。主帅陆逊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害怕他。各位蒙受国家的恩惠,应该和睦相处,共同灭除这个劲敌。现在各位却互不顺服,这很不应该。我虽然是个书生,却接受了主上的任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让你们接受我的指挥,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儿东西值得称道,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现在我命令,你们各人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不能再行推辞!军令的规定,各人不能违犯!”一开始大家被这样强制压服心里很是不满,等打败刘备后,大家看到计策大多出自陆逊,才心服口服。

近义忍辱含垢

反义斤斤计较

例句

蔺相如忍辱负重,用行动感动了廉颇。


【词语忍辱负重】  成语:忍辱负重汉语词典:忍辱负重

猜你喜欢

  • 杀生之柄

    《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柄:权力。能够执掌生杀大权,善于疏通壅塞的蔽政与言路,足以权衡轻重缓急,懂得如何为得,如何为失,使得

  • 愚公移山

    比喻毅力顽强,不怕困难,有志竟成,人定胜天。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因屋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把山铲平。智叟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有子,子又有孙,孙又生子,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每天挖山不止

  • 象数

    《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杜预注:“言龟以象示,筮以数告,象数相因而生,然后有占,占所以知吉凶。”后因以“象数”指占卜。三国 魏嵇康《释难宅无

  • 戴盆望天

    头上扣着盆子,想要看天,却无法看到。西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我少年时就具有难以约束的性格,长大后在家乡也没有什么名声。幸而皇上因为我父辈的缘故,让我有机会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技艺,能够在宫禁里出

  • 斧柯

    源见“执柯”。称媒人。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八回:“在台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词语斧柯

  • 兔三窟

    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词语兔三窟】   汉语大词典:兔三窟

  • 有条不紊

    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紊,乱也。”“下之顺上,当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并列 条,秩序;紊,乱。有条理,很清楚,一丝不乱。语本《尚书·盘庚上》

  • 抱布贸丝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郑玄笺:“蚩蚩者,敦厚之貌。”一说“蚩蚩”是无知的样子。布:布帛,一说为古代使用的一种布币。贸:指交换或买物。原叙述一男子到女子这里,借买

  • 虎豹九关

    《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无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九关,指天门九重。虎豹九关,比喻朝廷上的恶势力,后泛指奸佞当权之典。清.龚鼎孳《如农将返真州以诗见贻和答二首》:“九关豺虎今何往?

  • 麻姑搔背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又麻姑鸟爪,蔡京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京心中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