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仪舌在

张仪舌在

同“张仪舌”。清汪懋麟《沁园春.赠次功》词:“问张仪舌在,何难定霸;班生笔好,有日封侯。”


【典源】《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 (释) 之。 其妻曰:‘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今译】 战国时张仪师事鬼谷先生,学纵横术,学成游说诸侯。曾在楚国与楚相饮酒,不久楚相丢失玉璧,门下人怀疑张仪,认为他人穷,肯定是他偷的。于是对张仪进行拷打,张仪不服,楚相无法,释放了他。张妻说:“唉! 你如果不读书游说,怎会有此耻辱呢?”张仪对她说:“看看我舌头还有吗?”其妻说有。张仪说:“有舌头在就行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游说干谒帝王; 或形容博取功名的资本。

【典形】 存舌、留舌、三寸犹在、舌存、舌在、我舌问妻孥、吾舌在、仪舌、疑璧、张仪舌、张仪舌在、纵横舌、舌犹存、舌尚存、吾舌犹存、璧非真盗、诬张仪、恒视舌。

【示例】

〔存舌〕 明·唐寅《漫兴》之七:“苏秦扪颊犹存舌,赵壹探囊已没钱。”

〔留舌〕 唐·李白 《赠范金乡》之一:“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三寸犹在〕 唐·王维《关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 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

〔舌存〕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齿落本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舌在〕 明·袁宏道《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舌在即王侯,文成足歌咏。”

〔我舌问妻孥〕 清·计东《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内廷传甲第,我舌问妻孥。”

〔吾舌在〕 唐·张祜《贫居遣怀》:“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仪舌〕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 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张仪舌〕 唐·李白 《赠崔侍御》:“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张仪舌在〕 清·刘献廷《幽居》之七:“学易忘年老此生,张仪舌在悔纵横。”

〔纵横舌〕 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


猜你喜欢

  • 三豹

    《旧唐书.王旭传》:“官数迁,常兼御史,其为人苛急少纵贷。人莫敢与忤……时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皆严酷,名与旭埒(音lèi,相等),京师号‘三豹’。嵩为赤,全交为白,旭为黑。里闾至相诅曰:‘若违教,值三

  • 一榻高悬

    源见“陈蕃榻”。表示敬重贤才或礼遇宾客。宋曾巩《送关远赴江西》诗:“一榻高悬宾阁峻,二龙俱化县池空。”

  • 陶篱

    源见“东篱菊”。陶潜东篱。指陶潜种菊处或菊圃。宋钱惟演《枢密王左丞宅新菊》诗:“撷芳多楚泽,得地胜陶篱。”【词语陶篱】   汉语大词典:陶篱

  • 掌珍

    同“掌上明珠”。清王韬《瓮牗馀谈.书彭孝女事》:“〔孝女〕事亲尤能先意承旨,以是双亲爱之为掌珍。”【词语掌珍】   汉语大词典:掌珍

  • 有若无,实若虚

    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无所有的人一样。 形容人的态度谦逊,不爱表现自己。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三国.魏.殷褎《诫子书

  • 巾帼赠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谓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下裴

  • 甘泉妙手

    《史记.武帝本纪》:“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幸甘泉,

  • 南图

    源见“鲲鹏展翅”。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唐高適《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词语南图】   汉语大词典:南图

  • 邻舍笛

    同“邻笛”。唐李德裕《无题》诗:“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词语邻舍笛】   汉语大词典:邻舍笛

  • 让帝

    《旧唐书.让皇帝宪传》载:唐睿宗的太子李宪,因其弟李隆基有平韦氏之功,让储位于李隆基,后李隆基登帝位为玄宗。李宪死后,谥“让皇帝”。后以“让帝”指唐李宪。褒扬其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唐杜甫《赠太